谁说网络货币不是真金白银

发布:追蝶   时间:2006-11-6   阅读:713  

来源:eNet硅谷动力

  eNet特约评论近日,有学者撰文指出由于虚拟性货币代替人民币成为网上交易的一般等价物,不但涉嫌违反《人民币管理条例》等金融政策法规,还会冲击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甚至会扰乱我国的金融秩序。

  这一学者的这一观点一经披露,顿时引起人们的一片争议,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当然相当一部分人在冷静的旁观思考,毕竟就目前来说,虚拟性货币还没有明显的影响冲击到人民币的地位和扰乱现有的金融市场的秩序,不过同样被绝大部分人所认同的就是虚拟货币虽然在形式上绝对不能等同于人民币,但是就其在网络上所执行行使的职能来说,谁又敢说没有现实里法定货币的那种“等价交换”的职能和价值呢。就拿所谓的Q币来说,如果你不用1块钱的人民币去买,腾讯公司会白给你?而其他类型的虚拟货币类资源也不莫不如此,你不用真实的法定货币去购买交换,谁能白拿到那些游戏点卡或者在线影视的“欣赏点数”?

  很现实的,这位学者之所以拿Q币来举例说话,就是因为Q币以及“Q币现象”已经非常明显的开始有取代人民币去进行各种或虚拟或真实的等价交换事实,而在此现象的基础上推而广之,才是令人担心忧虑的地方,毕竟我们的网络发展扩容的太快了,而随着诸如网络游戏、在线影视和在线电子交易等网络互动服务的普及,虚拟货币的需求和增势是极其迅猛的,就拿Q币这种虚拟支付方式来说,即便每天有5000万名QQ用户同时买卖或者消费掉一个Q币,那么这很明显的就是把5000万元人民币流通掉了,如此,还去说Q币不能等同于人民币,是不是也太自欺欺人了?毕竟在这种情况之下,虚拟货币已经行使了法定货币的职能和价值。

  很浅显的道理,不管任何形式上的虚拟货币,其计算流通的基础依然源于法定货币及其价值规律,因为不管是在线游戏还是其他什么形式上的网络虚拟性商业服务业务需要,最终都要结算成现实里的经济价值,说白了最起码在我国,网络游戏的点数也好,QQ上面的会员道具费用等等,都需要转化换算成等量的法定货币才能成立,而这也是这些网络虚拟服务商们季报年报的基础,所以在这个时候,所谓的虚拟货币实际上就是现实里的真金白银,否则,那些商人为什么不去用什么虚拟货币承兑各种数字报表?

  任何一种形式上的虚拟性货币,只不过是现实里法定货币的职能价值与交换结算形式上的延伸,毕竟操作这一切的人是现实里的人,其所追求的利益也肯定不是虚拟性的,最终都要转换为现实里的价值并且用人们共用的等价物来实现,就拿Q币等虚拟货币来说,虽然在存在和使用形式上与法定的人民币不同,但是本质上却是“异曲同工”,所不同的就是法定的货币可以看得见摸的着,而Q币们只可以在所谓的虚拟世界里流通,所能交易到的东西大部分也是可看却不可触摸的。

  时间之下,虚拟货币对法定货币的冲击早晚会显现出来,而对金融市场秩序的冲击同样也是早晚的问题,毕竟在虚拟世界,虚拟性货币资源的量和流通方式手段还没有一揽子的游戏规则来制衡制约,尤其是当虚拟性货币承载起现实里某些负面不良的交易职能(例如赌博等等)以后,势必会影响整个现实社会的经济稳定和运行基础,从而影响整个社会机体的健康,而这,似乎已经不是耸人听闻,因为虚拟货币无节制的滥觞已经显现出各种负面效应,由此,似乎也不应该只是去让银行部门去关注把控的事情了!

  虚拟货币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基础源于人的需要,所以当某些提供这些虚拟货币及其服务的人在面对网民把某种网络虚拟货币当成“网上人民币”使用这一问题时,那一句“那是网友自己的事,我们也管不了”的回答真的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警惕,毕竟如此态度之下缺失掉的不只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