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什么?

发布:追蝶   时间:2007-1-16   阅读:860  

来源:楚有才 http://bigfish.blog.hexun.com/5865863_d.html

关于记忆的研究早在亚里斯多德就开始了,研究记忆的著作比较有名气的是1885年艾宾浩斯的《论记忆》,后来关于记忆的原理形成了以下的三个主要派别:
1.“刺激-反应论”的学习理论:以桑代克、巴普洛甫、华生、斯金纳等人以动物为研究实验的对象,他们强调学习活动所引起的外部变化的结果,是一种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2.“认知理论”的学习论:以托尔曼的认知地图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为代表,他们主张学习活动的本质不是形成外部的刺激-反应模式,而是形成大脑内部的认知结构模式。
3.折衷的学习理论:随着以上两大学习理论的发展,其间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加深。于是又出现了一些心理学家企图调和、折衷这两种理论,以加涅、班杜拉等人为代表。

以上三个派别基本上都是围绕人的学习过程来进行研究要么是依据条件反射进行实证研究,要么根据审理解剖学的内部机理来解释。我个人认为都有道理,但是侧重点不同:倘若是第一种“刺激-反应论”的学习理论可以应用于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现象以及学习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记忆是一种刺激的累积,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一次性刺激形成的记忆和重复性刺激形成的记忆,比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惊弓之鸟”就是典型的一次性刺激形成的记忆,一次性刺激的最大的特点往往是刻骨铭心的,震撼的,严重的,它可以是对“劫后余生”之后形成的强大刺激的记忆,也可以是第一次经历,人的第一次重要经历往往都会形成一次性记忆,比如第一次挨打,初吻等等。有一些的记忆的形成过程是在多次刺激中形成的,这就是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所以条件反射就变成了记忆,是通过周期性不间断的过程形成的刺激中形成的,这样的例子就有很多了不再列举了。人类是聪明的,会把需要靠重复性刺激产生的记忆转化为一次性记忆,比如把无生命的东西变得有生命,把没有意义的符号变成有意义的顺口溜。

经验是一种记忆。聪明的人其实往往就是记忆力好的人,俗话说得好耳聪目明就是这个道理,过目不忘的人往往就是很容易形成一次性刺激所形成的记忆,因此它会比一般的人花更少的时间记住更多的东西,他的记忆效率出奇的高。之所以聪明就是因为它过目不忘再加上熟读四书五经,才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出口成章,在别人看起来确实是很聪明。因此经验和知识也是记忆,记忆好的人很容易形成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积累,因此年长的和受过教育的或者耳聪目明的人经验就比较丰富。

上面说到了人的记忆,那么其实无生命的物质也是有记忆的,或者说可以形成记忆,要把这个问题说得明白,我们不妨举一个简单的磁化铁的例子:铁本来是不具备磁性的,但是被通电的线圈缠绕的铁棒会具备磁性,在这里磁性就是一个记忆的内容,只有当通电的时候才会具有“磁性”,这属于一次性记忆。再比如如果用磁石朝一个方向摩查铁棒,经过数十次以后,这个铁棒已然具备了磁性。这就属于重复“刺激”所具备的“记忆”。

记忆是一种“属性”,因为记忆是一种相似、雷同、重复复述的东西的组合。例如在上面那个例子里面“磁性”其实就是一种记忆。电子信息革命以来带来了信息科技的创新,IT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物质的记忆,光盘刻录,电子储存就是利用了半导体物质的记忆功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相容的原理其实是基于记忆的盘淡的基础之上。我们常说的“共鸣”其实就使“记忆”的碰撞。

不仅仅如此科学家研究“水”也具有记忆的属性,只不过解释起来比较困难罢了。有生命的动物也有记忆这是毋庸置疑的,“老马识途”、“鸿雁传书”就是利用动物的记忆。野鸭变成家鸭,或者说动物被驯化成了家畜、家禽的过程就是不断地重复性刺激使得野生动物失去本来的记忆,从而具有新的记忆(按照上面的说法“野性”是一种属性,因此野性也是一种记忆,动物失去野性就是失去了原始记忆,变成了“温顺”,从而“温顺”也是一种新的记忆)。

潜意识也是一种记忆:通俗的讲潜意识就是下意识,因此下意识可以使是一种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就是通过刺激形成的记忆),也可能是一种本能反映(而本能是一种属性,而记忆其实是一种属性)。有些时候有这样一种潜意识,比如听到一首歌的时候就似乎回到了某一个特殊的年代,闻到一种味道就似乎回到了一种场景,看见一个人就似乎有一种似曾相识.......这其实就是潜意识记忆。

上面说到了人的记忆、物质的记忆、动物的记忆、潜意识记忆,那么对于一个群体的记忆,比如一个民族的记忆和习惯其实就是民族的文化传统,因为这些习惯和记忆具有相似性,它是长期形成的一种普遍的思维和习惯性的做法,它是一种经验累计也是一种属性。文字和语言就是这个记忆的载体,建筑风格、音乐特色、风俗习惯也是载体也是一种记忆的表现形式。

对一个城市来说,文化积淀丰富的城市其实就是这个城市记忆丰富,深圳的文化积淀不多,因为深圳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纪念和怀念的,毕竟只有近三十年的历史。

记忆在商业社会的利用之一就是广告:广告就是利用了重复刺激形成的记忆。广告不一定能够创造出直接的购买,但是能够增强记忆。

记忆在商业社会的第二个利用就是品牌:品牌是一种记忆,品牌价值最大的功能就是人们对这种品牌有了一定的认知度,产生了记忆,形成了标准化的信息记忆。在交易中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举连锁品牌的例子来说吧:在一家麦当劳的旁边新开张了一家汉堡王,尽管汉堡王的品质不一定比麦当劳差,价格也不一定贵,但是去汉堡王的人不一定多。因为人们知道了麦当劳的价格、服务、设施和产品,形成了标准化记忆,他知道麦当劳不一定是最好吃的,但是倘若要在新开张的同类产品的汉堡王和麦当劳之间做出选择的话,他宁愿选择麦当劳,这就是信息成本,品牌能够带来记忆,即以能够形成标准化信息,信息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先入为主就是因为老的记忆形成了定式,定式思维能够形成标准化的记忆。

随着信息量的增大,记忆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对于初恋的记忆大于后来的恋爱,每增加一次恋爱记忆,他的记忆的深度和广度是逐渐降低的,因为造成的刺激是递减的,因为资源在增多,不再稀缺,因此越是稀缺的资源越是容易造成持久的记忆,因此人们总是“忆苦思甜”,父母总是难忘记艰苦的岁月。从而利用这个逻辑雪中送炭胜过锦上添花,因为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记忆的来源是什么?

我认为记忆尤先天性的记忆,比如婴儿天生就会吃奶等等一些基本属性是属于天生遗传,这是基因的功能,因为基因本身就是一个记忆的最小元素,它里面包含了核酸等物质,能够复制记忆。物质的记忆功能也是属于物质的化学属性决定的。

还有就是后天的记忆,这就是古往今来哲学家、心理学家研究的问题。

我们不要准根究底研究记忆的来源,没有人能够知道,科学和宗教也只能解决其中的一部分问题。这好比“我是谁,我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一样是西方一个古老的哲学课题。

为什么需要记忆?

记忆是一种凝聚力,物质需要集聚才能形成质变,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相似相容,这样社会和自然界才能和谐共生取得稳定。记忆就是一种相似的属性,有了他你可以在茫茫的人海找到你的知己,在没有月光的黑夜里人们不再孤单害怕!物质会凭借物理上的引力运动到自己的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