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知识资本投资

发布:追蝶   时间:2007-3-26   阅读:928  

来源: 刘邦凡 http://www.blogchinese.com/user1/41919/archives/2005/161551.shtml

【内容提要】把知识作为资本进行投资就是知识资本投资。由于知识资本(简称“知本”)及知识资本投资(简称“知本投资”)在诸多方面与以往一切资本形式及其投资都不相同,有着自己的鲜明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知识资本作为继商业资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之后的第四大资本形态而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当今中国,实施或进行知识资本投资活动是有巨大现实意义的。知识资本来源于国家、集体和个人,所以知识资本的投资并不仅仅在知识经济时代才可能进行,其投资依据,是由投资者选择的目标所决定的。

人类社会正在迈进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具体地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1]。

(一)知识、知识资本(知本)与知识投资及其现实意义

国际经合组织《知识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1996)一书沿用了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知识”(求知)的定义:知识就是知道了什么(know-what)、知道为什么(know-why)、知道怎么做(know-how)、知道谁(know-who)。我国吴季松教授主张加上:知道什么时间(know-when)、知道什么地点(know-where)、知道多少(know-quantity)[2](P2)。但不论是“知识就是4个W”,或是“知识是6个W和一个Q”,都表明“知识”这一概念的外延是极其宽广的,可以说,人类过去、现在、将来的一切所知、所识都属于知识,也就是说人类智力至今所有达到的认知内容都在知识的范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就是智力,知识经济就是智力经济。

与以往一切时代不同的是,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已彻底改变了地位和作用。在后工业时代(最晚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知识只是一种从属生产、产品(商品)的附加物,处于从属、附庸的地位,说到底知识只是一种“意识形态”。伴随后工业时代开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就逐渐改变了性质,知识开始主导人、主导生产及其产品,由被动转向主动,以往那种获取知识仅与精神(意识形态)、个体紧密相连的唯一原则已经过时,知识已有自己的生产者(供应者)和消费者(使用者),知识的生产与消费,已与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别无二样,知识的供应者和使用者与知识的关系已雷同于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与商品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式表现为价值。由此知识因为出售而被生产,因为在再生产中增殖而被消费,知识变成了商品。与以往一切物质商品不同的是,知识(商品)不需交换,不需销售,直接就可变成资本,因为知识本身就是资本、就是财富。掌握和消费更多的知识,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知识资本。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就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本,谁就拥有更多的经济、财富的主宰权。由此看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资本形态已不再仅仅是商业资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更多的却是知识资本[3](P11~14)。因此企业或生产的参与者“投入多少资本”,更多的是指“投入多少知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知识)资本的同义词。为了与以往一切资本形态相区别,人们现在一般简称“知识资本”为“知本”。

知识资本(knowledge as capital)(下文均简称“知本”)与以往一切资本形态的不同,是由于知识作为商品(产品)所带来的,这样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以往或现有的经济学不能圆满解释知识的价值及其巨大作用,而且以往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无法适应衡量知识价值的要求。这主要就在于知识价值具有无限性、模糊性和潜在性,同样,知本也具有类似的性质。

2)以往传统工业经济所投入的资本以有形资产为主,而在知识经济中投入的更多是知识、智力,知识资本是无形资产。

3)传统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的形成主要依靠“资本积累”,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储蓄,而知本的形成则主要依靠“教育与科技发展”,最主要的来源方式是“知识引进与知识储备”。

4)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不以人为载体,而知本以人为载体,即使有蕴涵高新科技知识的物质产品存在,要使这样的产品变为资本,也只有通过人的作用、通过人去知识化;人力资本尽管也以人为载体,但其本质是出卖劳动力(包括体力)的资本,而知本并不要求以出卖劳动力为条件,以智力或知识的形式出现,它可以完全摆脱劳动力的束缚,况且,人力资本的价值总是以货币来衡量的,是非常有限的,而知本的潜在的巨大的待开发的价值远非货币所能衡量的。

5)知本具有自生自衍性,它可以自我繁殖与衍生,而以往的一切资本则不可能。

积累资本是为了再生产,也就是说筹集到资本(主要是金融资本———资金)就是为投入到新的生产中,即所谓的投资。非知识经济时代中的投资主要包括物质(物力)投资、人力投资、金融(财力)投资,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智力)资本投资(简称“知本投资)却占了总投资的绝大部分。知识经济的投资以知本投资为主导,知本投资就是以知识作为资本而进行的投资。

在当今中国,知本投资具有以下巨大的现实意义。

1)知本投资能尽快促进知识经济化、经济知识化、知识产业化一体的知识经济一体化新经济生产格局的形成。

2)知本投资能从根本上实现不同产业的调整:它能够推动第一产业不断升级,迅猛扩张,形成大农业、知识农业、试管蓄牧业、基田养殖业等带动第二、第四产业性质的新产业;它能够推动第二产业增加其产品的知识价值、知识含量,带来巨大的效益;它能够促使以信息业、服务业、商业、金融业、文化娱乐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迅猛增长;它能够促使基因高效农业、太空高效工业、信息高速公路业、人才高速网络业等新兴产业的尽快诞生和健康发展。

3)知本投资能从本质上提高国民对科学技术(知识)及教育的认识,能从根本上转变国民的知识(价值)观念,提高国民对知识的渴望程度,提高知识在社会、经济、政治中的地位,造成一个这样的社会性氛围:谁拥有更多知识谁就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知识变成财富的代名词,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

4)知本投资时能减轻或解决现实社会诸多矛盾,比如它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克服当前经济增长与文化滑坡的矛盾。

5)知本投资能促使市场经济、法制经济、高文化经济迅速增长,促使改革开放向深度、广度发展,促使精神文明高度增长。

6)知本投资能促进经济发展可持续化、资产投入无形化、经济决策知识化。

(二)知识资本投资的特点

1、知本投资也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知识作为资本而进行投资,在生产中物化到产品中形成知识产品,知识产品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价值(商品价值)。知识产品与物质产品具有相同的性质,它也能满足人们的某些或某些方面的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例如,技术、信息等知识产品在投入生产过程后可以生产物质产品满足人们一些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它也是创造性活动的成果,例如:科学上的新发现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新认识,技术上的新发明是人们对原有技术的改造与创新,文艺作品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并且是通过特定的方式对客体产生影响,例如,科研、技术等知识产品以文字叙述(论文)形式或图表、数据反映的形式来指导生产实践和经营管理。

2、知本投资是一种无形投资

以往的商业、工业或金融业资本投资后生产的产品以有形的物质资料出现,看得见、摸得着,而知本投资后生产的产品———知识产品,既可能以物质资料出现,也可能以人的智力(知识)形式出现,其产品的使用价值都可能不能使人一目了然。知本投资的无形性也就决定知识产品的间接性和潜在性,若知识产品以人的智力形式或者以知识化的人(作为产品的人)的形式出现,那么这种知识产品的间接性和潜在性不言而喻;若知识产品以物质资料的形式出现,这种物质资料的知识价值都不可能直接计量出,其价值也是具有潜在性。例如,某知识产品是一篇科技论文,用这篇科技论文的理论指导实践,而在生产中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是很难预测的;同样,当一个博士或一位高级科技人才作为一个知识产品被引进某个生产单位或管理某一企业时,这一博士或高级科技人才今后能带来的潜在经济收益也是很难预料的。

3、知本投资的目的具有双重性

知本投资一方面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直接目的,例如,不论哪一个企业当它引进一知识产品某项发明专利或某个高级专业人才时,总是首先要考虑它所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事实上任何企业在主观上是不会引进或使用不能带回经济效益的知识产品的;另一方面知本投资后所生产出的知识产品(人和物)在一定程度上又能生产知识,创造知识,当消费者(使用者)在使用这些知识产品时,或获取它所携带或传授的知识,或使用其所携带知识创造新的知识、新的物质财富,这是间接目的,例如,当使用一个发明专利技术时,不但会给使用者带来经济效益,他也可能会促进使用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的知识素质,又为更进一步创造物质财富作好了准备。

4、知本投资后所生产产品的形式的双重性

知识生产的产品叫知识产品,而知识产品正如前面所述,可以直接以人的智力形式出现,也可以物化潜在于物质产品中,知识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后具有不完全的实物形式。对于卖方来说,卖出知识产品并不意味着他失去了知识本身以及再生新知识的能力;对于买方来说,购买某一知识产品并不意味着就得到了这一知识产品所能带来的一切,比如,对于专利技术,它通过图纸、文字材料的方式被生产者购得后,需要经过生产应用方能获得利益,如果弃之不用或应用不好,知识产品的收益是难以实现的。

5、知本投资量的模糊计量性

知识资本以知识产品的知识含量(知识信息量)为尺度,知识量的多少不可能用数量加以准确测定,而一个或一项知本投资的资本量以知识量为尺度,很明显知识投资的资本量也不可能准确量化。由此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资本产量比率)也难以数量化,其知识投资的总量亦同样具有模糊性了。譬如,一项专利技术,它相当于多少物质资本,购买它用多少物质资本(货币)是比较合适的,这是难以准确量化的,可以是10,也可以是10000,这需要看这项专利技术被何者使用、被如何使用等诸多因素。

6、知本的模糊量化性

物质投资、金融投资、人力投资都以货币量为尺度,而知本投资却以知识量(智力量)为尺度,货币量可精确地计量,具有定量性,可以定量分析,知识量却只能模糊的衡量,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作出模糊的量化。一座厂房一台机器可以准确其价格,一个劳力也可以准确其价格,而且都可用一定的货币量加以度量,而对于知识产品,如一项技术、一个发明、一个博士、一个计算机软件等,要衡量其所蕴含的知识量却难以量化描述。当然难以量化并不是说不能量化。需指出的是,在本文中的知识量是指那些能带来或能创造新价值(新产品新知识)的知识的多少,并不包括已毫无“价值”的知识。

7、知本投资具有高收益性同时具有高风险性

因为知识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后,其实物形式是不完全的,作为商品运用时有较大的传播力,且具有潜在效益,商品寿命周期不稳定、而且通常不长,投入生产后较难以把握;作为生产产品其生产过程也不稳定。单就知识产品的传播力而言,以往一切商品形态的传播力都很小,而知识产品的传播力不仅很强,而且有时甚至难以控制,比如某种技术、思想都可以被广泛地传播,书籍、磁带、光盘等都具有极大的传播和控制大众心理的作用。

(三)知识资本投资的来源及依据

财力资本的来源,主要依靠国内储蓄和国外资金;物力资本的来源一是固定资产二是新投入的物质生产资料;人力资本主要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把知识作为产品进行开发、生产、销售,知识变成一种无形资本,初始知识资本的形成不同于以往一切资本的形式,其来源渠道主要在于教育进步、科技发展及科技引进(知识引进)。知识资本与人力资本有一定相似之处,但二者又有本质不同,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用于对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而形成的资本,一句话,人力资本不外乎是货币——金融资本的另一种转化形式,而知识资本是指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生产性、投资性的资本,即资本化的知识,英文是knowledge as capital或knowledge capitalized.

知识资本筹集也有国家、企业、个人之分。对于国家来说,主要是通过发展教育、发展科技、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包括高科技高知识含量的人才与物质资料)来实现,但要注意以下几点:坚持以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为出发点[4](P103~106);坚持自主发展、开发研究与引进相结合、突出自主创新;坚持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合理布置发展与开发(研究)的工作及内容(主题)并重;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发展和攻克关键;坚持发展教育、发展科技、引进科技三者相结合。对于企业来说,知本的筹集渠道主要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才的储备与引进及物质生产资料的知识化、高科技化。个人知识资本的积累主要是通过受教育,从事知识生产与开发、创造与发明来实现。例如一个点子、一条方案、一项设计可以作为一种无形资本(即知识资本)投入企业中,从中与企业分红,这里的点子、方案、设计都是投资主体——人在知识生产与应用中获得的。

初始知识资本的动员方式也与以往货币资本的动员方式大不相同,例如国家初始知识资本的动员一要靠对科技、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二是要实施知识化产品工程:从经济与社会的角度大力压制知识(高新技术)含量低的同类物质产品的生产、销售,从财政金融方面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三要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地位,保障知识分子通过他们掌握的知识,推动知识产业不断发展,促进整个社会变为知识经济社会[5](P55~61)。

货币资本的经济转化率与投资决策密不可分,即是说货币资本是否能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物质财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决策。知识资本与投资决策也紧密相连,但知识资本投资的有效性并不仅仅限于直接地最大限度最快地获取物质财富,它还包括获取知识财富,从而在将来间接而潜在地获取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国家来说知识资本的投资,本质上不存在无效投资的问题[6](P243)。对于企业和个人的知识资本的投入,尽管存在有效与无效的问题,但从长远角度看,无效投资也极有可能转化为有效投资,这主要在于作为货币资本的货币是死的,是注定不可自生的,而作为知识资本的知识具有很大的活性、具有巨大的自生自衍功能,能够自我繁殖、再生、迁移和衍生。总的说来知本投资并不完全以经济效益为转轴、为依据,它的投资依据是由投资主体(国家、企业、个人)所要达到的目标决定的。而且一方面这样的目标有长短、显隐之分。就显性目标与短期目标而言,知识投资可能出现有效情形或无效情形,而就隐性目标与长远目标(主要是社会目标)而言,知本投资永远是一种有效投资,换言之,对于国家或社会而言,知本投资永远是一种有效投资。另一方面这样的目标与国家、企业、个人的发展总体目标(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等)紧密相连,投资主体对各个总体发展目标的侧重不同也就决定了知识资本投资的侧重点的取舍[7](P147~150)。

[参考文献]

[1]刘邦凡·试论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J]·南昌:南昌高专学报,1999,(2):33.

[2]吴季松·知识经济[M]·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3]秦言·知识经济时代[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4]严行方·文化经济学[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5]冯薇,苏雪串·发展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6]李京文·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经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7]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吴瑞云)

(已经在南昌高专学报2000年2期发表)

Trial Comment on the Investment of Knowledge Based Capital

Abstract: The investment of knowledge based capital is making an investment of taking knowledge as capital. Since knowledge based capital and its investment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all capital formations and heir investments in the past in many aspects, having their ow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it has been decided that knowledge based capital is of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existing as the fourth main capital formation followed by commercial capital, industrial capital and financial capital. In today’s  China,implementing or making a investment of knowledge based capital is also of great immediate significance. Knowledge based capital stemming from nation,collectives and individuals,the investment of knowledge based capital can be carried ou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based economy and its basis for investment is decided by the goal or target chosen by investors.

Keywords: Knowledge;Knowledge based capital;the investment of knowledge based capital;knowledge based economy;knowledge bas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