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中国知识产权第一案和解
发布:追蝶
时间:2007-5-19
阅读:515
来源:经济观察报 冯大刚
经过漫长的两年诉讼后,英特尔与一家中国公司达成了和解。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几乎寸步不让的芯片巨头,在中国第一次修正了自己的策略。
5月14日,英特尔公司与深圳东进公司共同宣布,已经就历时两年的知识产权诉讼达成庭外和解。在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和解的原因是“基于双方目前的企业战略及业务经营考虑,继续诉讼无益于各自的最佳商业利益”。
几年来,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间的知识产权纠纷此起彼伏。一些跨国公司相信,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至少有一部分基于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侵犯。尽管中国政府一再否认这种看法,但处境仍然令人尴尬。现在,英特尔用一次和解打开了新的窗子。
英特尔中国区策略合作部总监王黎称,当初提起诉讼并不是为了打击对手,更不是为了限制竞争。而今天结束诉讼,理由之一是两年来英特尔从诉讼中学到了“更加积极、有建设性的思路”。
2005年1月20日,英特尔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东进公司,指控其研发的语音卡产品侵犯了英特尔的知识产权,并为此索赔796万美元 (约合人民币6583万元),相当于东进公司的全部资产。由于索赔涉及金额之大,该案被称为“2005年中外知识产权第一案”。这也是英特尔公司第一次起诉国内企业。随即,东进公司在北京反诉英特尔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步。后经过几次庭审,一直未有判决结果出炉。
14日的联合声明规定双方就有关和解具体条款予以保密,所以现在仍无法确认,东进是否侵犯了英特尔的知识产权,以及英特尔在中国是否涉嫌垄断。但英特尔中国区策略合作部总监王黎描述说,和解是“求大同存小异”的结果。
长期关注本案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副主席马俊如教授说,和解的好处很多,但首先是对中国政府有利。他说,中国正在大力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本案能够帮助国际社会看到这一进步。
能够为本案和解作出注解的背景还包括:6月,中美即将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展开正式磋商。英特尔当然不希望自己成为磋商中一个令人不愉快的案例。本月,联想等中国企业也与微软等美国企业签署了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正版软件采购协议。
在商业语境中,妥协常被看作是一个正面的词汇——— 每次妥协都是一次,或两次胜利。马俊如说,和解对英特尔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家公司以前对国际上的知识产权保护、诉讼非常了解,但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了解并不多。而现在英特尔认识到了中国企业并非不尊重知识产权,并且学会了“该怎么跟中国公司打交道”。
事实上,很多跨国公司都发现了这一点,并开始对自己的在华思路作出调整。英特尔是这些公司中最激进的一家。王黎说,英特尔的看法是,自己在中国的最大利益就在于打造一个协调的产业生态圈和社会环境,与中国企业共同发展。
马俊如说,对深圳东进公司来说,两年来的诉讼与其说是较量,更是一次学习的过程——— 向国际级大公司学习如何尊重、保护知识产权。东进公司总经理贺建楠称,和解使得东进从此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产品研发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