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ZONE解散凸显SNS泡沫 晨兴百万美元打水漂
发布:追蝶
时间:2007-5-23
阅读:50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全秋梅 胡卉
晨兴创投没有透露投资的总额,UUZONE曾经公开的资料显示,第一期风险融资是百万美元,它的第一期风险投资正是晨兴创投。
一家SNS网站的垮掉与晨兴失败的百万美元投资
盈利模式至今是所有SNS网站的坎。MYSPACE的中国执行者罗川说:“盈利模式是渐进的,现在还不是讨论盈利模式的时候。”
盈利模式这样的共性问题,显然无法解释晨兴创投的失望与放弃
风险投资,向来以追逐高回报出名。但是有一家投资公司,正在放手让它的100万美元投入随风而去。
又一家“先行者”倒下
2007年2月底,UUZONE突然无法访问。虽然至今仍然没有官方正式宣布的“关站”,但因为至今无法访问,UUZONE本身以及其投资方没有作任何说明,被默认为“关站”。5月15日,UUZONE的全部员工被解散,正式“倒下了”。
UUZONE并不是倒下的第一家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会网络服务)网站。但是UUZONE的倒下,引发了更大的关注。
2005年,UUZONE最为风光的时刻,综合实力位列年度九大SNS之首,当时即号称注册用户有300万人。在关站之前,公开的注册用户数字是400万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UUZONE更像是一个探索者,在实践和试验SNS的概念。最早的UUZONE只有相册等一些基本功能,首页非常简单,无内容的聚合。到后来,UUZONE的功能越来越齐全,除了电子邮件之外,几乎互联网所具备的服务UUZONE都做过,包括像博客、UU通、手机短信、彩信等服务。它成了不少关注SNS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一直对UUZONE很有感情,而老冒可以说是我第一个由于SNS、Web 2.0的话题而加入MSN的人。”网上常用身份“CNSNS”的孔铁山这样说,他对SNS的研究受业内广泛关注。老冒,是UUZONE的创始人冒志鸿。
UUZONE无法访问的状态延续到春节后,业内就将其默认为“关站”,网上是潮水般汹涌的帖子:UUZONE的关闭是否预示着Web 2.0末日时代的来临?
资本残酷?
UUZONE关站前,在2006年12月,创始人冒志鸿从UUZONE离职了。
有业内人士观点认为,他的离职,是资本与创始人较量中的又一次胜利。究竟原因是什么?还无法确知。老冒在对话《第一财经日报》的时候,反复强调,离职的原因在很长时间里不能透露,“要遵守双方合同的约定。”
老冒离职之后,投资方晨兴创投向UUZONE新派了接管人,但UUZONE实际上处于无人接管状态,随后在今年2月突然无法访问。
有曾经的UUZONE员工说,“投资了三年没有回报,而且无法看清楚的公司,没有风险投资愿意再继续。”
虽然最终是老冒离开了,但此前,UUZONE一直是一家老冒非常强势的企业。2003年12月,老冒在他的家乡南京创立了UUZONE。之后,很快就达成了与晨兴创投的合作。2004年6月前后,晨兴创投决定在上海成立UUZONE的市场部,并且派出了投资方经理进行管理。曾经在UUZONE市场部工作过的员工说:“这是希望老冒专注技术与产品,不要干涉市场运营。”但是,晨兴创投派出的市场部负责人只工作了半年左右就离开了。
老冒被诸多员工认为是比较独权的,要求绝对的权威,即使在面对资本的时候。UUZONE在他执行的阶段,除了他自己,没有其他核心决策人员。曾经网名是Freeman的员工,在他的博客中说:“没有健全的中层领导层,或者说除了老板,没有其他管理层。”
一个技术狂人与一家失控的公司
老冒是一个技术狂热者,离职时刻他在自己的博客中说,“我将用这段时间(离职之后)好好地休整和调养生息,陪家人旅行,教女儿英文和编程序。”他对本报记者说,“我非常喜欢被称作技术狂。”
业内人士认为,老冒作为技术狂热者,关注技术本身远远大于网站的运营。他在UUZONE全面的“独权”之后,市场这块一直是被轻视的软肋。
Freeman在他的博客中说:“从北极星到UUZONE,公司都缺乏强有力的市场部门。其实这也不能怪原来市场部门的同事,公司自身资金,技术上的约束,造成了市场部门的无所作为,最后沦落为做页面的部门,有点悲哀。”北极星是UUZONE的前身,也是老冒创建的互联网企业。
五季咨询创始人洪波认为,UUZONE早期创业团队的目标不明确是一个致命伤,没有清晰的用户群定位,没有圈定该争取哪些用户,为哪些用户服务。什么都做,不见得用户什么都需要。“老冒是技术出身,网站功能上的偏好要多过商业上的考虑。”
CNSNS在他的博客中说,“今天,两年过去了,所有在当时的那张表里的网站(指他研究的SNS网站)似乎都并没有很大的进步,然而其中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总有原因,各式各样的原因,有基本面的、有技术面的、也有管理面的。但我想说的是这些‘不利’的产生,其实并不在‘社会网络’这个主题,而在于我们这些做‘社会网络’的人的问题。”
除了老冒外,现在比较多都是一些技术偏爱者,也就是更多是对互联网的理想主义者,在创建网站。不过,老冒不认同是技术狂们影响了网络商业化的推进,而且他认为:“不幸的是,现在一些对技术偏爱者,对互联网的理想主义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事实上中国互联网行业充满了机会主义者,真正理想主义者太少,而且中国目前的现实对理想主义者的回报太少,因此难以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积极创新的互联网氛围,这是中国互联网真正的缺憾。”
什么让投资方放手百万美元?
UUZONE关闭引发业内的恐慌,不仅在于它曾经的声势,还在于它结束的方式:无预警关站。曾经的数据显示要远弱于UUZONE的UUME、YoYoNet以被其他网站收购或别的方式继续存在,但是曾经400万注册用户的UUZONE,至今仍然没有一丝要重新恢复站点的迹象。UUZONE的投资方晨兴创投表示,无法对恢复站点的问题做回复。
晨兴创投没有透露投资的总额,UUZONE曾经公开的资料显示,第一期风险融资是百万美元,它的第一期风险投资正是晨兴创投。
400万名,不是一个小的会员数字,至少投资方可以包装一下转手。但是,UUZONE却直接关站了。曾经的UUZONE员工也很纳闷,无法理解投资方的想法。400万用户的SNS网站难道完全没有价值吗?是什么让一家风险投资下决心让百万美元的投入随风而去?
老冒离职时刻在他的博客中将UUZONE比作“生命体”。他说:“没有了老冒的UUZONE,希望能继续有光明的前途,有更大的超越和发展。”
但是,投资方好像对整个UUZONE早已经失去了希望,最后离开的UUZONE员工回忆说:“中间投资方曾经派人到过公司一趟,跟员工们分别沟通了一下各自的工作内容、状态,以及各自是什么打算。”然后投资方的人没有再出现。
2月,UUZONE突然无法访问,一些员工都是随后才知道。“你能理解我们的心情吗?我们的文章图片都没有了。”员工也是UUZONE的用户。但是,投资方在公司内没有作出任何的解释,只是发了通知,要求员工自行找工作,等待5月15日集中结算。
晨兴创投向本报强调:我们已经投资UUZONE三年了,至今看不到发展的前景。另一方面,UUZONE自身没有完成第二轮的融资。
UUZONE始终无法实现盈利。但是老冒说:“这是很多中国互联网业者都想了解的问题,实际上至今无解。”
他认为有几个原因:其一,SNS服务是属于网络规模效应的服务,这种规模效应中用户占人口百分比的重要性更大。在SNS取得相对成功的欧美,其中互联网用户群体占国民人口的80%以上,而中国还不到10%,因此尽管很多SNS的注册绝对群体较大,但相对中国人口来说仍然微不足道;其二,中国互联网的竞争环境,抄袭者过多、擦边球行为过多、流氓行为过多等,使得用户难以信任和忠实于任何一个服务提供商。
盈利模式至今是所有SNS网站的坎,即使是全球最大社区网站MYSPACE也还没有找到很好的盈利模式,MYSPACE的中国执行者罗川说:“盈利模式是渐进的,现在还不是讨论盈利模式的时候。”
盈利模式这样的共性问题,显然无法解释晨兴创投的失望与放弃。MYSPACE在亏损的情况下,对默多克新闻集团卖出了5.9亿美元的价格。新浪互动社区事业部总经理霍亮说:“虽然SNS盈利模式还看不见,但是默多克用这样的天价证明了SNS潜在的价值。”
SNS的生命力
让我们回到SNS最根本价值的会员本身,也许我们能找到投资方更多的心思。
2004年年底开始,UUZONE的用户快速攀升,“有段时间很疯狂,登录的人太多了,网站都瘫痪了。”曾经的UUZONE员工说。但是这些快速攀升的用户,主要是被当时UUZONE推出的免费体验的UU通所吸引,一种连接网络的电话软件。“他们都是机会主义的用户,而且他们的出现,让我们忽视了原来第一批的核心忠诚的用户。”
2005年是UUZONE看起来最辉煌的年头,但是在当年下半年开始,UUZONE就规定员工写博(博客)量,并且直接与奖罚挂钩。“SNS是一个2.0,是用户生成内容的网站,但是UUZONE用户活跃度并不高,生成内容量出现了很大的困境。”上述曾经的UUZONE员工回忆。
除了技术上的偏爱,老冒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说,UUZONE不是一个适合所有互联网用户的服务,如同UUZONE的中文名字“优友地带”,从开始就定位于“优秀朋友”这样一群年轻、教育良好的特定的人群,维持社交网络的健康、高尚、诚信的社区环境是他们一直坚守的原则。
但是,用户的发展轨迹偏离了老冒的最初定位。
5G特约评论员青熙认为,互联网更重要的是生命力。SNS网站首先是否有足够的用户体验,足够的能量来粘牢用户,低端用户是很好糊弄的,但是高端的用户,就需要一个牢固的粘连点。“SNS网站,需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力。”
老冒说:“中国仍然在互联网的初级阶段,SNS属于互联网深入社会深入日常生活后才出现的服务,SNS还需要坚持一些时间才能看到前面的曙光。”
UUZONE的关闭,还留给我们了另一个看起来悖论的问题:SNS是2.0的标志类型网站,用户是生成内容者,用户被强调是至上的,但是这次UUZONE的关闭毫无预警,几百万的用户曾经参与生成的数据随之不见。青熙认为:“无论如何,无预警的关闭都是对用户的一种不负责。”
老冒说:“数据肯定是属于用户的。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数据不是消失了,随时可以恢复,但什么时候能恢复,本人无法做这样的事情。我唯一能努力的,是恳求其他人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