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百岁影视业巨头 正寻找接班人(图)

发布:追蝶   时间:2007-5-31   阅读:745  

来源:搜狐娱乐社区


邵逸夫与太太方逸华。(资料图片)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执行主席邵逸夫(邵逸夫新闻,邵逸夫说吧)10月即年满100岁,她的太太、TVB副主席方逸华昨(5月30日)表示,他准备退休并正在寻找接班人。

  曾获英国女王颁发爵士的邵逸夫,毕生奉献电影娱乐事业,制拍电影超过1000部,拥有庞大的华语电影文化资产,堪称华人电影最具影响力的人士代表,且为人正派儒雅,在娱乐圈举足轻重。

  邵逸夫出生于上海,排行老六而人称“六叔”,创办“邵氏兄弟公司”称霸东南亚电影市场。

  在台湾成立TVBS

  他以邵氏兄弟公司名义掌控香港最大电视台TVB,该台也是全球出产华语电视节目的最大企业。TVB财务及行政总经理李宝安指出,公司将投资约33.6亿元台币投资数位电视。

  他1993年出资与邱复生在台成立TVBS,激荡台湾电子媒体。T台现由东方彩视及英属百慕达商经营,昨询问T台对邵先生退休看法,T台发言人叶毓君表示无法回应。



邵氏影业介绍 来源:百度贴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185929.htm
作为一中国影迷应该了解的,又是中国电影100年。看了一些记载,整理了一下,一起复习复习吧,请大家指正补充。

========================================

1907年,邵逸夫出生在宁波,排行第六。家中共有大哥仁杰、二哥仁枥、三哥仁枚,第四、第五是姊妹早已出嫁,邵逸夫最小,叫仁楞。由于做电影生意要出名,父亲不同意。于是另起外号,大哥醉翁、二哥邨人,三哥山客,最小的就起名叫逸夫。

20世纪早期,邵逸夫上学ing,和包玉刚等都是同学。家里有染坊,有钱。

1925年,邵家老大开设天一电影公司,名字应该是天一阁的意思吧,宁波人啊。天一公司并列旧上海的五大电影公司之一(明星,联艺,天一,新华),都是一家子人,家族企业。有一件事情:“天一”台柱胡蝶被“明星”挖走,大哥邵醉翁发现陈玉梅朴素随和,便以巨资捧她成为中国电影皇后,陈玉梅成了他的夫人,其他电影公司也永远不能将她挖走了。

随后的几年中,“天一”共投拍了超过100部影片,其中一半以上取材于“水浒”、“三国”、“西游”、“施公案”、“三言二拍”,以及其他取之不尽的乡村野史、民间稗闻。比如江南地区广为流传的《珍珠塔》、《白蛇传》都拍了3集,风靡一时;《乾隆游江南》更是拍了7集之多。一时间,“天一”势头蒸蒸日上,所出品的影片几乎部部卖座。上海滩上的大小电影公司感觉受到了威胁,于是联合起来结成反“天一”联盟,凡是“天一”出品的新片,他们一概抵制不买,不让进影院。邵氏兄弟措手不及,远赴新加坡及东南亚一带发展,“天一”也得以另开蹊径,进入了飞跃发展的新天地。

后来,几个大公司都over了,其中明星电影公司是被日本人炸毁的。

老二1950年前后将自己抗战开始时创立了南洋电影公司改为邵氏父子公司,简称SS。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开始的半年,政府想和美国改善关系,并没有禁止资产阶级影片放映。那年上映的美国片有100来部吧,比现在还多得多。后来随着朝鲜战争的临近,开始批判美国的片子,报纸上出现了很多控诉文章。香港也成为几种势力交锋的地方。分为三派:中国银行投资的长城电影公司,发行了不少大陆的电影,比如1953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香港上映,票房很不错。中立的凤凰电影公司。还有台湾支持的电懋和邵氏公司。

进入50年代后期,马来西亚首富陆运涛成立电懋电影公司,香港电影业竞争越发激烈,“邵氏父子”的小成本制作策略已无力招架新挑战。邵邨人萌生退意,收缩电影制作的业务,转而大量收购戏院及从事地产业。

1957年邵逸夫从南洋来到香港,那年他已年届五十,因不满二哥作为,想接掌制片业务,以稳定片源,兄弟俩最终决定在业务上分道扬镳。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标识与兄长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邵氏父子”只经营戏院及影片发行,“邵氏兄弟”则主管制片业务。简称SB。晕。

早期的电懋电影和邵氏电影的主要分别,简单的说,电懋的电影时代气息较浓,它电影中的女主角,都是穿西式洋裙的。而邵氏的则多数都还穿着唐装衫裤。举个例子,电懋出名的《四千金》、《曼波女郎》、《玉女私情》、《青春儿女》、《空中小姐》,这些女主角们都是典型的香港50年代的新城市女性,她们都穿着摇曳生姿的西洋大伞裙。而邵氏同期的电影如《春光无限好》、《丹凤街》、《夜来香》、《窈窕淑女》、《黄花闺女》、《月落乌啼霜满天》等,女主角都还穿着当年大部份妇女所穿的唐装衫裤,有些更是民初装。  

后来邵氏公司NB了,就把电懋打了下去,经营不善,只好在70年代重组为 嘉禾公司。后面的事情跟咱们就近了,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