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工具切入网络视频领域 版权成为门槛
发布:追蝶
时间:2007-6-30
阅读:512
来源:《财经时报》
近一段时间,不少网民发现,自己使用的下载工具正在悄悄地变脸。
“据我了解,在下载功能越来越强大的同时,许多BT下载软件都已经集成了视频播放的功能。” 风行在线CEO罗江春说道。
不仅BITCOMET、豪杰和风行等主流厂商推出了支持BT下载同时在线播放的产品,同时诸如WellGet等一些之前并不为人所知的BT工具提供商也声称“边下边看”是其产品的最大特色。一些产品更是提供了视频下载的平台供用户选择。在视频网站陷入低谷的同时,BT下载工具却异军突起,投入了网络视频的大潮。
需求推动
“各类下载工具纷纷提供播放功能和下载平台是因为网民对于视频质量的要求。”罗江春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尽管2006年被业内称为“中国视频元年”,国内一下子涌现出了数百家各类视频网站,但其中多数为Web2.0微视频网站,并不能满足网民对于高画质的要求。
“在视频的总数上,我们P2P播放下载平台不如微视频网站,但在视频的质量上,微视频网站不如我们。”罗江春解释道。
据调查,目前多数微视频网站对于用户上传的视频的大小、时间都有着严格的限制。例如国内一家知名的视频网站就规定,用户上传的视频不得超过200M,时间超过20分钟的视频则会被自动切割成几部分,而多数视频网站的规定比这还要严格得多。
由于观看的视频往往不是画质令人不忍卒睹就是被切割得零零碎碎,不少网民对此已有烦言。
“目前不少网民对BITCOMET、风行等的认识还停留在BT下载工具上,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网民意识到它们高质量视频下载播放平台的功能,视频网站的用户还会进一步地流失。”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
成本优势
“其实那些视频分享网站对于上传的种种限制都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在某视频网站供职超过一年的谢先生告诉记者。
他认为,高昂的运营费用已经像一座大山将大多数Web2.0视频网站压得喘不过气来,而限制上传视频的容量可以大大延缓它们烧钱的速度。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视频网站无一例外地处在烧钱阶段,并且由于盈利遥遥无期,基本都靠VC输血维持。而随着Web2.0热潮的冷却和始终看不到可信任的商业模式,VC对视频领域的前景也开始有些悲观。
根据iResearch的统计,从2004年至今,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共获得1.2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不过多数网站没有拿到第二轮融资,部分风投开始朝业务模式更传统的网络公司转移。
谢先生告诉记者,目前电信百兆独享带宽,以上海为例,报价为3.2万/月,而国内拔尖的视频网站,每年的投入都达到了将近1亿元,而2006年整个产业的蛋糕只有6亿元。
“多数视频站点都将被资本抛弃,陷入‘断粮’的境地。”一位业内人士预测道。事实上,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从华体网到高燃的MYSEE,不少视频网站因无法承受高昂的运营费用而陆续倒下。
而对于P2P视频下载播放平台而言,这样的问题却并不存在。
据记者了解,拥有超过1000万用户的风行在线从2005年至今,融资的金额仅在百万美元左右,而其他的同类平台的情况也大体相仿。
“P2P的精神就是共享,这些视频都存在分享者的电脑上,因此对我们的服务器并没有太大的流量压力,省去了我们一笔最大的开支。”罗江春说道。
监管迷局
尽管有着种种的优势,但版权问题却一直是P2P行业挥之不去的隐忧。
在美国,作为P2P旗帜的Napster早已被各大唱片公司联手绞杀。而在2005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对两家著名P2P软件公司Grokster和StreamCast被诉一案的终审判决也对P2P软件公司颇为不利,美国最高法院认为,任何传播侵权设备的人都必须为第三人的侵权后果负责。
而全球各大唱片公司的维权风暴也已经刮向了国内。
今年4月23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就11大国际知名唱片公司联合起诉雅虎中国案,判处雅虎中国败诉。
在不久前举行的“知识产权过度保护与中国互联网发展论坛”上,包括方兴东在内的众多互联网知名人士认为,雅虎中国的败诉标志着一场诉讼风暴的开始。而网络视频行业很可能就是其中的重灾区。
“在不少视频网站上,盗版的内容占到了高达90%以上的比例,版权方绝对不会坐视互联网上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大力打击是早晚的事。”谢先生说道。
而对于网站而言,盗版内容也绝非有利无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量侵权内容的存在虽然给众多视频网站带来了巨大流量,却无法给它们带来相应的收入。
“不少广告商在合作时都会担心随之而来的侵权风险,因此往往显得顾虑重重。相比其他内容,盗版内容带来的流量显得比较‘不值钱’。”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
罗江春认为,目前互联网上盗版泛滥的情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与版权方的合作才是网络视频的最终出路。
“我们已经正在和凤凰网等内容提供商洽谈合作的事宜,将来我们还会接触更多的内容提供商。” 罗江春说道。
他认为,与版权方的积极合作不仅能够消解法律上的风险,也有利于将整个产业做大,实现版权方和技术平台双赢的局面。
除了与视频网站共同面临的版权问题以外,国家监管部门和运营商对于P2P技术态度的暧昧不明也给P2P视频下载播放平台的前景蒙上了一层厚重的迷雾。
在日前举行的“2007年宽带世界论坛亚洲会议”上,信产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称中国需要提高驾驭P2P技术的能力,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信产部不会封杀P2P下载的证明。
但监管部门的表态并没有完全打消人们的顾虑。事实上,P2P技术已经被不少运营商视为洪水猛兽,必欲封杀而后快。
此前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曾宣称,在宽带流量和商务方面,P2P占用了电信一半以上的带宽。他认为长途网骨干网的流量有50%多是P2P,东部地区城域网有的省份白天P2P下载占用了总带宽的60-70%,晚上甚至有90%。
而在6月11日,中国网通技术部总经理焦刚也向媒体表示,P2P技术对于运营商来说是很不公平的,P2P都是无序的流量,消耗了运营商巨大的运营成本,但运营商从中收不到一分钱。
由于利益严重受损,各运营商屡屡放出封杀P2P下载的风声。一位网通人士告诉记者,在近几年,电信、网通与铁通等多家运营商曾多次尝试封杀P2P下载,但最终都在用户的强烈反对下作罢,但运营商并没有放弃努力。
“现在运营商已经开发出了很成熟的限制P2P下载的技术,可以将P2P下载的速率大幅降低。”他告诉记者。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运营商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扼杀P2P下载,而是希望将之变得可控并为己所用,一些运营商对于P2P下载的尝试也正在悄然进行。而罗江春,P2P下载平台和运营商的合作也并非不可能,何况可管理性正是风行的一大优势。
“在我看来,网络视频的盈利将是一场持久战。作为一个技术平台,利用自己的技术和各方一起把蛋糕做大,是最大的目标。”罗江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