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专访:我不需要精神支柱

发布:追蝶   时间:2007-10-6   阅读:809  

来源:外滩画报 刘牧洋

  过四十真能不惑?现在,搜狐网创始人、中国互联网的老兵张朝阳频繁而高调地向媒体解释“无焦虑”的精神哲学。他声称,自己没有必要证明更多了,闲时混进娱乐圈,和女明星的绯闻连连,买下大游艇,这位一直活在口水里的互联网CEO,看中国革命史,读弗洛伊德心理学。

  7月20日,sohu3.0正式上线的前一天。整个搜狐大厦充斥着一股按捺不住的兴奋,连保安脸上也透着红光。这几天,这个年轻的保安看着来自全国的媒体进进出出这座大楼,更让他诧异的是,三天前,他接待了一个70多岁唐山老太太——她带着孙子千里迢迢找到这里,要求与“偶像”张朝阳见上一面。

  此刻的张朝阳的确没有什么偶像的样子,他坐在搜狐大厦25层一间名为“清华”的会议室里,向在场所有的媒体认真讲解改版后全新的sohu,看上去更像一个老师,或者用他的话说,是设计师向人们展示他的作品。突然,大屏幕显示出一条批评性的信息——有人用“小纸条”,sohu新开发的即时聊天工具给他发来的。他笑了起来,“瞧,你们还可以通过小纸条给我指出sohu首页的弊端。”

  外界这几年来对sohu的指责和疑问丝毫没有打击到他,他的口气一如既往的大,“sohu博客将会对一些专业视频网站造成威胁,sohu3.0打通了整个sohu矩阵,其实是我给web3.0打造的一个样板间。”他轻描淡写地概括了“集三年功力于大成”的sohu3.0。晚上9点,张朝阳坐在搜狐大厦底层的拉面馆的一角,抓着脑袋享用着他的晚餐。有食客走过,低头参考了一眼他碗里吃的东西,就径直走了。摄影师让他摆个pose,他脚一抬就摆出一个非常标准的瑜伽动作,甚至能躺在不足40厘米宽的台子上拍照。前段时间他对媒体大谈“ 抗焦虑”,尽管他的眼睛里依然闪烁着他和华尔街大亨们斡旋时形成的惯性怀疑眼光,但他对自己的人生设想得很清楚。

  他现在追求的目标是“铜墙铁壁,刀枪不入”,换句话说,他只为了自己开心,所以他混进娱乐圈,和女明星们绯闻连连,砸下一大笔买了一艘22米的豪华游艇,看革命史读心理学书……跟了他9年的助理李薇印象中他唯一一次的低落期,是1999年sohu上市的那段日子。此后,他出现时都是一副轻松的面孔。

  B=《外滩画报》

  Z=张朝阳“我正努力达到高纯的无焦虑状态”

  B:前段时间你一直在谈“无焦虑”状态,你的助理也说你是个快乐的人,那你最近的一次大失落是什么时候?

  Z:1999年和2000年前后吧,那是一个整体的失落。那时sohu要上市,危机重重,信产部批准上市,能批就批,不批就只好等着。有点听天由命的意思。我当时无可奈何,随波逐流,被推着走。那段时间非常苦,四面受敌,感觉就如同惊弓之鸟。董事会、股东对我有压力,但他们自私自利,想法不正确,要不就是对你的商业模式什么都不相信,要不就是看到有的公司上市了,有了非常多的赚钱机会,很贪婪。

  B:你是怎样从失落中走出来的?

  Z: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最初根本来不及讨论自己的快乐,只是力图想证明自己,想证明我是最早做互联网的,我融到了资金,我能成功。一切都在想着工作,证明自己,每一步都在辛苦地爬坡,威胁来自四面八方。现在我已经证明自己了。

  B:在这段过程中,什么对你来说是最关键的?

  Z:我是个风险意识比较强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我能一直坐在这个位子上,没有被干掉。

  B:你怎么评价王志东,他当年被新浪一脚踢了出去?

  Z:我觉得他不够敏感,对于到眼前的危险、对腹背受敌的处境不够敏感。

  B:你是个很多疑的人?

  Z:对,我是很多疑很敏感的一个人,这来自我的环境。第一,我从小就爱想事,第二,我的经历表面上很顺畅,但实际上,非常艰难。先是在西安郊区的小地方考学,到清华这么竞争激烈的地方,后来去了美国,生存、生活,甚至找女朋友,都是一个挑战。1996年我回国找风险融资做互联网,那个时候,风险融资的概念没什么人知道。而投资人的狡诈和贪婪,以及他们运用的各种权术,我全部经历过。

  B:在和资本市场的斡旋中,你有没有把他们的狡诈学过来?

  Z:在董事会的斗争和与股东的沟通中,提高了我的权术。我从一个学生,变成对利益关系有清醒认识的人。那个时段我很喜欢读一些《厚黑学》的书。

  B:到现在,你为什么还依然多疑?还是说这已经成为你的习惯了。

  Z:是一种习惯性的敏感。我正努力达到高纯度的无焦虑状态,我觉得有点悟性以后,实际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空性,而人到了空性的状态下,是会很敏感的。我现在的多疑并不是一种对危机的警觉,而是一种空性状态之后的敏感。“我已经没必要证明更多了”

  B:你什么时候发现证明了自己?

  Z:我出名很早,1998年就出名了但现在才真正定型地被接受、被社会承认我是一个做企业能做成的人,包括能为股东带来利益、对团队有一整套管理方法。还有个人这种衣食无忧的状态,都已经落定了。

  B:这里面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段?

  Z:我经历了从没钱变成有钱,从无名变成有名,并且持续的有名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研究过佛教、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还登山,经过了移动当时的短信罚款风波,当然那也是个短暂的失落。

  B:经历这些,你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Z:我不需要精神支柱,以前需要支柱,需要爬山。现在活在当下就是最好,我没有当务之急。当然我也没有做到百分百的无焦虑,在sohu还存在着一部分的焦虑。我现在已经被证明了有名气,能赚到钱,没必要证明更多了。

  B:你为什么有这么强烈的证明自己的欲望?是小时候所受的教育?

  Z:我们从小的教育是不被认可,我们更多人的成就感是为了做出业绩来让父母认可、让朋友认可,热爱这种成就感。证明是为了还债,还多年不被认可的债。我现在是为了我喜欢,是我现在喜欢,是我今天就喜欢。“我要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B:如果用物理学来定义一下sohu3.0,应该是怎样的?

  Z:对,我看很多事情,分析起来都会特别理智,物理学就是物质世界的原理。sohu3.0也是自然科学的事情,它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像大脑的神经元系统,每个网页就像一个脑神经。总的来说,sohu3.0的就像一个网状的大脑,让用户信马由缰地在走。

  B:如果凡是都用这样的思维去看的话,不会太累吗?

  Z:我活得太清醒了,但有时候我承认过度自我分析了。我剖析了自己很多年,现在发现需要遗忘。

  B:你剖析什么?研究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Z:倒不一定是研究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每天发生的事情,见过的人,我的感受,快乐忧伤不安全感,我会分析来自哪里。我发现过一段时间之后,这样的分析本身成为一种问题。

  B:对这些快乐痛苦和不安全感的遗忘会不会让你变得很强大?

  Z:对,这样很好,我不再管外界对我情绪产生的影响。

  B:我看到你办公室的橱窗里摆放了很多奖杯,那些应该是好的回忆,你为什么要阻断这些记忆?

  Z:成就是好的,但是很多心理的记忆并不都是好的。现在我的状态是历史上最好的状态,我拿历史上的状态和现在比,平均起来肯定不如现在,所以我要保持现在的状态,忘掉过去。

  B:你现在的状态是想活自己?

  Z:对,没错,我不希望被别人推来推去。以前是这个季度必须完成任务,或者因为什么事感到内疚所以去做。后来,这种必须越来越少,因为我的权利越来越大。现在变成情感上的自我约束,变成我应该这样做,我有义务。

  B:连情感的约束都能克服的话,那你还有什么弱点?

  Z:我并没有达到100%,我现在还有一些内疚,有一些自我,我现在越来越铜墙铁壁、刀枪不入了。

  B:如果你今天不是张朝阳,不坐在这个位子上,你并不太可能这样做。

  Z:对,我比较幸运。如果我没到今天这个名声和地位,我可能就不可以随自己的性格来,唾沫星子会把我淹死。“我好像一直在年轻的车站”

  B:外界对你的评价很高调,照你所说,这些事其实是你自己想做的,但是人们看起来却觉得像作秀?

  Z:当然,我还是一个很实干的人,为了公司,这样的营销策略会出奇效。而这样的方式也符合我的原创精神,我不是为了不符合规范而这样做,而是我需要这样的创造力。

  B:这样的创造力包括和明星一块混?你的朋友中有明星吗?

  Z:娱乐圈赏心悦目,活得稍微轻松一点。明星在每个国家都是影响力很大,关注度很大,我们搞活动也喜欢用明星。玩的时候是玩的时候,作秀的时候是作秀的时候,我只能说,我的朋友里没有明星。

  B:你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

  Z:我好像活得越来越小,和同龄人不一样,他们活得很沉重,总是打打高尔夫球,和老婆孩子早九晚五。我喜欢跳舞、唱歌、登山,和20多岁的人玩得比较来劲。我好像一直在年轻的车站,我的同龄人都坐着火车走了,我还在这。

  B:你也是单身主义者?

  Z:不一定,只是人世间那些应该干吗的价值观对我来不构成意义。

  B:小时有没有什么理想?

  Z:有,上中学大学时我想当物理学家。更早时想当解放军,还有上山下乡,觉得当知青很好,后来又想练武术。我是一个对未来很有期待的人。

  B:你买了一艘游艇,你对财富的态度是怎样的?你喜欢怎样的生活方式?

  Z:其实一直没时间来想怎么花钱的问题,游艇是我第一次花大钱在自己身上。现在工作还比较忙,我对怎么摸索自己的花钱状态还是业余。你也知道,互联网的竞争特别激烈,我只有爬爬山,现在主要对游艇比较感兴趣。

  B: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

  Z:我的生活还是很简单,住公寓,有个阿姨帮我做点东西,吃得很简单。也不怎么开车,我觉得不环保。现在公司给我配车接送,其他时间基本走路。

  B:如果要分类的话,你觉得自己的风格和哪个企业家比较像?

  Z:如果在IT界的话,应该是拉里埃里森和理查德·布兰森的结合吧。在营销上,我和布兰森确实有点像,在公司的好胜好战上,过独具一格的生活,那就像埃里森。但他们都有各自的问题,埃里森一直想要证明自己,因为从小他叔叔一直否认他。而在英国的成长过程中,理查德·布兰森则太不守规则。我呢,作为一个中国人,经历了的心路历程都比他们要漫长。

  B:在中国的IT界中,要找一个人出来,谁是你比较看得起的?

  Z:马化腾不错。他比较踏踏实实地在给中国互联网做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