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寻味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效应)

发布:追蝶   时间:2008-4-14   阅读:725  

来源:新浪读书频道
网址:http://book.sina.com.cn/new/nzt/vip/58082/40842.html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相传,他性情孤僻,喜欢独处,但擅长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他所神往的美女像。在塑造这一雕像的过程中,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禁不住对这尊美丽的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疯狂地爱上了自己所创造的作品,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终日以深情的目光望着雕像,几近病态。此事感动了天神,遂将少女变成了活人,让这对幸福的人终成眷属。

  这显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因期望而使"雕像"变成"美少女"的例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布生从这一神话故事中受到启示,精心设计了这么一个心理学实验:1968年的某一天,在一所小学里,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罗森塔尔和雅可布生将一份学生名单交给了有关教师,并以异常肯定的口吻说名单上的孩子都有优异发展的可能。名单中的孩子有些确实很优秀,但也有些平时表现平平,甚至水平较差。对此,罗森塔尔解释说:“请注意,我讲的是发展,而非现在的情况。”鉴于罗森塔尔是这方面的专家,教师们从内心接受了这份名单。然后,罗森塔尔又反复叮嘱教师不要把名单外传,只准教师自己知道,声称不这样的话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八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对十八个班进行复试,结果他们提供的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难道罗森塔尔和雅可布生真的有如此高水平的识人之术?非也。原来,这只是他们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压根就没看什么“实验结果”,所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但所有这些教师并不知道。受罗森塔尔的影响,教师们认为这些学生很有发展的潜能,因而寄予他们更大的期望。虽然教师们始终保守着这张名单的秘密,但在上课时,他们还是忍不住给予这些学生充分的关注,通过眼神、笑貌、音调等各种途径向他们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他们变得更加自信、自爱、自尊、自强,变得更加幸福和快乐,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汹涌,结果真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罗森塔尔就借用希腊神话中王子的名字,将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术界亦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期望效应”。

  在这一实验中,教师被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布生催眠了,然后,这些被催眠了的教师又去催眠他们的学生。于是,耐人寻味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悄然而生。

  我们不要将“皮格玛利翁效应”作为故事一读了之。如果你是教师、如果你是家长,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对自己学生、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可曾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如果发生过,对他们的期望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教师可能与不经意间对学生来一句“你真笨!”

  家长也许在自己孩子在场时对别人说:“我们家孩子不行。”

  这些可能都不是真话,说过也就算了。可孩子也许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大人说的话,特别是老师说的话从来都是绝对真理。

  皮格马利翁效应至少可给我们以下启示:

  第一,我们对人的看法,无论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都会对对方产生影响,对方的行为结果也越来越接近这种看法。因此,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任何的赞美、信任和期待都会给人一种能量,促使人改变原有的行为。当你获得别人的信任、赞美时,你便会感觉获得了一种社会支持,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感,变得自信、自尊,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免令对方失望,从而使得这种社会支持得以维持和连续。同理,当我们(尤其是领导、老师、长者)对他人持有负面期望的时候,同样的效应在作用也会发生。某老师对一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说:“你这个小流氓,今后定是个坐大牢的货。”没准这孩子以后真的犯了罪,被判了形。那老师还有点沾沾自喜“我的话没错吧,我早就这么说过的。”殊不知,在这孩子走向罪恶深渊的道路上,这老师还真的是出了一把力,尽管他自己并不知晓。如果这老师那天认识到了这一点,定会不寒而栗。

  战国名将管仲在做齐国的宰相以前曾经负责押送过犯人。与别的押解官不同的是,管仲并没有亲自押送犯人,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只要在预定日期赶到就可以了。犯人们感到这是管仲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因此,没有一个人中途逃走,全部如期赶到了预定地点,由此可见,积极期望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多大。

  第二,在罗森塔尔和雅可布生的实验中,教师产生期望的原因不仅仅来自于认识到学生存在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而且还包括多方面的原因,例如:身体的特征(教师对有魅力的和逗人喜欢的孩子怀有智力高和成绩好的期望),学生的性别(对女孩文科的成绩期望高,对男孩理科成绩的期望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职业和社会地位的偏见)等等。究竟对哪一个原因最敏感,不同教师因其个性和过去的经验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另外,以什么形式表达自己的期望(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因教师而异。与此同时,对教师行为的哪个方面反应最敏感,还受到学生的个性以及在班级中的立场的不同而不同。

  由此可见,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有效发挥还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微妙默契。应当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和对方的关系,提出自己的期望,同时这个期望要符合对方的个性特点,使对方能够乐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