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招聘CEO辞职 网络招聘遭遇DNA困境
发布:追蝶
时间:2009-8-29
阅读:2706
来源:经济观察报 杨阳
作为国内著名招聘网站智联招聘的CEO,刘浩的辞职引来很多猜测,进而关于网络招聘行业烧钱过度,陷入财务危机而导致刘浩辞职的说法亦不胫而走。
智联招聘公关负责人李佩翰除了证实刘浩的辞职外没有更多可供公布的解释,她亦表示智联招聘原COO赵鹏接任CEO之后,目前公司尚没有任命新的COO。
但她也否认了前不久公司搬家是因为经营不善,称那是正常的合同到期另寻性价比高的办公场所,是公司的一个正常经营决策。
这个行业究竟处于何种生存状态?他们的命门何在?
低端
智联招聘CEO的接任者赵鹏已经加入智联招聘5年,曾经担任公司助理副总裁、副总裁以及COO。按照智联招聘公关负责人李佩翰的说法,该公司的业绩在今年第二季度环比增长了50.7%。表面上看起来刘浩的离职与业绩下滑无关。
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智联招聘和其他未上市网络招聘公司都还在亏损的水深火热之中,他们都面对着一些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难题。
一位网络招聘行业的知情人士透露,这个行业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正在经历着糟糕的处境——他们最大的营收来自给客户提供的招聘服务,这个主要收入来源在去年下半年已经经历了几乎历史上最大的下滑——很多已经签约的招聘公司刚刚履行两个月的合同,再打电话过去才发现已经倒闭了。
网络招聘行业唯一一家有确实数据可供参照的上市公司前程无忧所披露的数据显示,该公司2009年第二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1.93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187亿元下滑11.6%。
一个少被外界关注到的问题是,网络招聘几乎是招聘行业里最 “低端”的活,其客户招的都是刚毕业的学生或者销售、市场等人员,其用户也是学生群体、刚刚步入工作在五年之内的人群,这些人的工资低廉、门槛不高、竞争同质化,并非人力招聘中的高利润。
那些超过五年工作经历的人们大多已经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他们找工作大多靠人脉而并非招聘网站。这就让招聘网站总是无法拿到那些 “高级的单”。而人力资源行业中最赚钱的永远是猎头,他们能够攫取整个人才市场上最高的利润。
事实上,另一个困扰招聘网站的是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互动匮乏。他们只能通过简历来彼此了解,但这常常带来更多的麻烦,例如一些骗子借此把刚毕业的大学生骗到异地去面试,甚至有的造成失踪,有的干脆就是个虚假招聘广告,诈骗学生的“报名费”。
此外,能够在招聘网站递交简历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受上网条件的限制,即便是技工这样的低端工种,也可能由于没有上网条件而导致企业无法找到合适的人选。而一个令人绝对想不到的情况是,有些公司根本也不想在这些网站上招聘,他们愿意向招聘网站付费只是因为愿意把自己企业的LOGO挂在这些网站的首页上——不是一个对毕业生、IT白领们的绝佳广告吗?
烧钱
知情者称,这个行业里一个公开的增加收入的做法是,出卖在网站上递交申请或者留下联系方式人的数据库——刚毕业学生、程序员的数据库是那些IT培训公司最有兴趣的,而那些人力总监一类的高端人群则是保险公司的最爱——这在行业内被称为“数据营销”。
由于这些招聘网站的用户在五年左右就会流失,使得招聘网站不得不在市场上砸下更多的广告费来扩展新的用户。他们不惜花费巨资聘请名人拍广告——例如徐静蕾和黄健翔,并且要在地铁等昂贵的媒体上投放广告,这样才能吸引新的毕业生群体带来流量,从而赢得广告收入——这些招聘网站被迫不停地“烧钱”。
但也恰恰就在网络招聘网站出现一种令人担忧的亏损时,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凸显出来——被认为肯定被网络替代的纸媒在关键时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前程无忧这样一家网络招聘公司的业绩中,营收的重要部分却是其线下的平面广告收入。
根据前程无忧8月7日刚刚公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财报,该公司出版物广告营收为人民币6720万元,占整个收入的34.76%,而其网络招聘服务的营收为人民币7740万元,占比40.04%。事实上前程无忧的纸媒广告在过去的占比更高:2008年二季度其纸媒上的广告表现是人民币9390万元,占当期总收入2.187亿元的42.9%。也就是说,这家网络招聘的龙头企业的重要收入是线下的 《前程招聘专版》。
尽管2009年该周刊上广告页数量从去年同期的4263页减少到了本季度的2860页,降幅高达32.9%,且平均每页广告带来的营收同比下滑6.6%,但对前程无忧来讲已经帮助它抵消了一部分网络招聘下滑的损失,而这部分,正是其他单一的网络招聘网站望尘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