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entic Happiness 读书总结
发布:追蝶
时间:2010-4-13
阅读:1372
来源:左岸读书
网址:http://www.zreading.cn/archives/1717.html
感谢Tianyi的投稿!
原文:Authentic Happiness 读书总结
0. 缘起
始于3月31日的凌晨,止于4月6日的黄昏,我投入地阅读了这本名为 Authentic Happiness (台译《真实的快乐》)的书,它的主题 是“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另译“正向心理学”或“正面心理学”,不过我更喜欢“积极”这种提法)。
我对心理学的了解开始于高中时阅读的《精神分析引论》《梦的解析》等弗洛伊德的著作,在读这本书以前也大体上局限于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可是后来 我逐渐意识到,弗氏的学说固然有其历史意义(也许也蕴含有限的现实意义),但是把它作为一种指导个人生活的思想,却是我犯下的一个极大的错误。(我最近购 买了《弗洛伊德批判》一书,打算藉此进一步清除心中的流毒,也许等我读完会专门撰文展开。)
最早了解到 Martin Seligman 这位学者以及他参与创立的“积极心理学”这一心理学分支,是在他以 此为题的一次 TED 演讲中(顺便强烈推荐下 TED.com,绝对是开阔眼界提升思想的大宝库)。当即我就在 Kindle Store 上购买了他的书并放入 to-read 列表,不过直到最近完结掉其它好几本书以后才终于开始阅读,初读一两章便相见恨晚。这是一本让我感到思想被颠覆的书,这种感觉在我的读书历程中极其罕见。 读的过程中,我在 Evernote 软件里用英文做了几十K的摘抄和笔记,以下是我整理那些笔记时用自己的话复述全书的读书总结。
(需要注明的是,本书第11、12两章,特别地讲了积极心理学在“Love”和“Raising Children”两个方面的应用,我在读的时候跳过了。因为这两方面的快乐,一个我当前足够满足,另一个则还为期遥远。为了看上去更有体系,话题相近的 第10章“Work and Personal Satisfaction”也被略过了,也就是说完全没有总结 Positive Institution 这个话题。)
1. 基本问题
心理学的中心话题一度主要是关于如何治疗心理疾病 (mental illness) 的(这也正是弗洛伊德作为一名心理医师 (psychiatrist) 的切入角度),而积极心理学则聚焦于如何使正常人拥有更好的生活。事实上,即便从心理疾病的角度去考虑,积极心理学也提供了有效的预防手段。积极心理学期 望的成果是快乐 (happiness or wel-being),研究对象包括积极的情感 (positive emotions)、积极的特质 (positive traits) 和积极的组织 (positive institution),这也正是本书的三个部分分别所讲述的。
什么是快乐呢?这个问题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享乐主义理论 (simple hedonic theory) 能解释的。快乐也并不仅仅是快乐的感觉 (feelings)。简单的享乐是能引发快乐的“快捷方式” (shortcuts) ,但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践行自己的优势和品德 (the exercise of strengths and virtues) 带来的快乐,才是真实的快乐。(本文以观点的总结为主,作者的这些观点在书中都有精采的论述和例证作为支撑,这里就不详述了。)
人为什么要寻求快乐呢?这也许是一个无需回答的问题,不过作者仍然在书中给出了为啥要快乐的科学证据:人的快乐程度与健康长寿、美满婚姻、事业成就 都有显著的相关性 (correlation),例如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是,在毕业照中真笑 (Duchenne smile) 的人比假笑的人日后拥有更美满的婚姻。同时研究表明更多的快乐直接导致了 (caused) 更高的生产力 (productivity) 和收入。
另一个值得回答的问题是:为何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快乐呢?负面情绪和积极情绪又分别是怎样产生的呢?答案是:负面情绪对于赢得进化中非赢即输的胜负 游戏 (win-loss game) 有帮助,例如猎物对捕食者的恐惧情绪;而积极情绪则促进了生物个体应用双赢的局面 (win-win encounter),例如爱情的甜蜜和抚养下一代的满足感。换句话说,负面情绪和积极情绪分别标志着潜在的胜负游戏和双赢局面。
人的快乐能否通过人为干预而持久地 (lastingly) 提升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显而易见。暂时地提升快乐水平是简单可行的(例如一份礼物,一场郊游,或一次高潮),但这种提升不能持续,例如研究表明彩票中 大奖的人主观感受到的快乐程度会逐渐回落到原来的水平。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持久地提升人的快乐水平是可以做到的,并给出了如何做到的答案。
2. 积极情绪
持续的快乐水平 (enduring level of happiness) 由三个因素决定:个人可达到的快乐的区间 (set range),外部环境 (circumstances),以及你能自发控制的因素 (factors under your voluntary control)。研究表明你的快乐水平可能达到的最高上限和最低下限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外部环境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决定了快乐与否,例如婚姻、丰 富的社会生活 (social life)、所处组织 (institution) 的整体氛围等;自己主观认定的(而非客观衡量的)健康程度等因素也和快乐有很大相关性。可以自发控制的因素可分为三个方面:对过去的满足 (satisfaction about the past),对未来的乐观 (optimism about the future),和当下的快乐 (happiness in the present)。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种积极情绪是不同的,且并不一定紧密相联。
提升对过去的满足情绪的唯一办法是重写 (rewrite) 自己的过去,手段包括:摒弃过去对于未来的决定论的思想体系;增强对于美好记忆的感恩之心;学会宽宥过去的错误。
对未来的乐观和悲观体现在两个方面:永久性 (permanence) 和普遍性 (pervasiveness),分别对应于时间和空间。永久性是指相信过去的事件是持续的 (persistent),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个人的特质和能力。普遍性指对事情的发生做出普适的 (universal) 解释。于是,乐观和希望就是,对好事的来临做出永久和普适的解释,同时对不幸的事件找到暂时的 (temporary) 和专门的 (specific) 原因。
要知道自己以为确实的事情 (beliefs) 可能并非事实真相 (facts),我们做出的关于我们自己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克服悲观情绪需要有意识地和自己的悲观想法争辩,辨认出这些想法,可以想象他们是出自一个专 门和自己作对的敌人之口。做自我争辩 (self-disputation) 的方法包括:用证据来证明悲观想法在事实上的错误;对令人悲观的事情找到其它的原因来解释,这种原因应该是可改变的 (changeable)、专门的且并非针对个人的;做出现实的推断 (realistic implications),不偏向持续的或普适的解释;确定该想法是否有用,思索是否能够改变,如何做出改变,排除与此无关的无用的想法。有必要将有效 的自我争辩的记录书写保存下来。
当下的快乐包括两个层面:享乐 (pleasures) 和满足 (gratifications)。享乐是指纯粹的感觉 (raw feels),如陶醉忘我 (ecstasy)、惊险刺激 (thrill)、性高潮 (orgasm) 等。这种感觉是短暂易逝的 (evanescent),而且极少或根本没有牵扯到思维。加强享乐感觉的方法有三种:避免习惯化 (habituation),就是要让特定种类的享乐感觉之间相隔较长的时间;细细品味 (savoring);留心观察 (mindfulness)。
3. 心流中的满足
享乐和满足之间的不同在于,享乐有关感觉和情绪 (senses and emotions),而满足则侧重于展现个人的优势和品德 (strengths and virtues)。这种满足的状态表现为完全沉浸于心流 (flow) 中,专注 (immersion) 代替了意识 (couciousness),情绪则完全不存在。这正是愉快的生活 (pleasant life) 与美好生活 (good life) 的分野。
心流 (flow) 的组成部分包括:有挑战性、需要技巧的事务;我们的专注;清晰的目标;即时的反馈 (feedback);深入而应付自如的参与 (deep, effortless involvement);控制感 (sense of control);自我的感觉 (sense of self) 消失不见;时间停止了。──过程中并没有积极情绪的参与,心流的核心正是情绪与意识的缺失。
这里可以引入心灵资本 (psychological capital) 的概念:享乐是心灵资本的消费,而心流中的满足则是心灵资本的投资。享乐标志着生理满足的成就 (achievement of biological satiation),而满足则标志心灵成长的成就 (achievement of psychological growth)。
那些抱着电视不放的人 (coach potato) 注视屏幕时的精神状态实际上普遍是轻度的抑郁 (mildly depressive)。当今社会抑郁 (depression) 的蔓延可解释为对快乐的“快捷方式”的过度依赖,这种自我专注 (self-absorption) 是心流和满足的反面,产生了一整代以自己一时感觉为先的自恋者 (a generation of narcissists whose major concern is with how they feel)。
为何人们宁愿选择享乐甚至不快 (displeasure) 也不选择满足的心境呢?因为享乐来得容易,而赢得满足是艰难的。满足产生心流,但这个过程需要技巧和努力,会遇到挑战,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不要问“怎样才能快乐” (How can I be happy) 了,问自己“怎样才是美好的生活” (what is the good life) 吧。
(第七章讲gratifications的后半部分是本书重要的关节,也是给我启示最大的地方。这里的总结尚失全面,亟待补充。)
4. 优势和品德
对优势和品德 (strengths and virtues) 进行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广泛认同的分类系统(类似于 DSM-III 之类精神疾病的分类系统)。入选分类的人格特质应该尽量普适 (universal),在迥异的文化和历史的不同阶段中得到广泛的 (ubiquitous) 体现。
品德被分为六种:智慧和知识 (wisdom and knowledge),勇气 (courage),爱与人性 (love and humanity),公义 (justice),坚忍 (temperance),超越 (transcendence)。每种品德都有若干实现的途径 (way to achieve),这也就是不同的人格优势 (strengths of character),分为24种。
(各个人格优势的名称主要根据本书作者的另一本书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进行表述,分类和遣词有不同但无本质差别。)
智慧方面的优势包括:1. 创造力 (Creativity);2. 好奇心 (Curiosity);3. 开放思维 (Open-Mindedness);4. 热爱学习 (Love of Learning);5. 洞察力 (Perspective)。
勇气方面的优势包括:6. 英勇 (Bravery);7. 耐心 (Persistence);8. 真诚 (Integrity);9. 活力 (Vitality)。
人性方面的优势包括:10. 爱和被爱 (Love and Be Loved);11. 仁慈 (Kindness);12. 社交智慧 (Social Intelligence)。
公义方面的优势包括:13. 公民精神 (Citizenship);14. 公正 (Fairness);15. 领导才能 (Leadership)。
坚忍方面的优势包括:16. 宽恕和慈悲 (Forgiveness and Mercy);17. 谦恭及虚心 (Modesty and Humility);18. 小心谨慎 (Prudence);19. 自控 (Self-Regulation)。
超越方面的优势包括:20. 对卓越事物的欣赏 (Appreciation of Beauty and Excellence);21. 感恩 (Gratitude);22. 希望 (Hope);23. 幽默 (Humor);24. 精神感悟 (Spirituality)。
个人的优势可作为薄弱之处 (weaknesses) 的缓冲 (buffer)。而尤为重要的是个人的显著优势 (signature strengths),这些优势你能快速习得、灵活运用,这些优势给你真实拥有的感觉,运用这些优势给你带来的是兴致、热情甚至狂喜。
(我在 authentichappiness.org 上做了 VIA Survey of Character Strengths 的测试,结果的前五位分别是:Love of learning; Creativity, ingenuity, and originality; Capacity to love and be loved; Judgment, critical thinking, and open-mindedness; Curiosity and interest in the world.)
达成美好生活的公式就是:每天在生活的各种领域中运用自己的显著优势,以带来充沛的满足 (abundant gratification) 和真实的快乐 (authentic happiness)。
5. 意义和目的
拥有关于过去、未来和现在的积极情绪即是愉快的生活 (pleasant life),能发挥出自己的显著优势即是美好的生活 (good life),但这仍然未臻极致。拥有生活的意义和目的 (meaning and purpose),才是有意义的生活 (meaningful life),才是完满的生活 (full life)。
本书作者对于意义和目的的答案是神 (God),脱胎于宗教却并不同于宗教中的意义。他的论述大致是这样的。犹太教-基督教传统 (Judeo-Christian tradition) 中的神具有四个主要属性:全知 (omniscience),全能 (omnipotence),至善 (goodness) 和创世 (creation of the universe)。然而这最后一个属性是可能带来矛盾的,如果神是世界的设计师和创造者,同时既善良仁慈又全知全能,那为何这个世界仍存在疾病、罪恶和 暴行?各种理论上调和矛盾的努力不令人满意,于是创造世界这一层神的属性被作者放弃了。放弃这个属性之后,全知全能至善的神是否存在呢?还用刚才那个矛盾 来说明会给出否定的答案,同时神的全知全能与个体的自由意志 (free will) 也是存在矛盾的。所以结论是,这样的神在过去和现在不存在,神只能存在于将来。作者认为,双赢的自然进程 (natural principle of win-win) 和持续增加的复杂性 (complexity) 的最后就是全知、全能和至善的可称为神的实体的产生。当然,这并不会在我们个人的生命进程中实现,甚至可能不会在我们种族的历史进程中实现。我们作为个体 能做的就是增进自己的知识、力量和善念,成为这一达到全知、全能和至善的进程的一分子。
以上是作者书中给出的答案,但每个人关于生活的意义的答案可以各有不同。各种答案的共同点是:它关联到某种大于你自身的让你想投入其中的东西。这种 东西可以是道,可以是仁,可以是兼爱,可以是圣杯,可以是理念世界,可以是共产主义,可以是几何的公理系统,可以是神学的三位一体,可以是数学的哥德巴赫 猜想,可以是物理的大一统理论,既可以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也可以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甚 至可以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同样可以是让每一张办公桌和每一个家庭里都有一台装有我们软件的电脑……但你得有你的答案,得有你自 己心中的那个大于你自身的你想要投入其中的东西。
以全书的最后一段作为结束,本想翻译一下又觉得功力不够难免辞不达意,于是原文引用如下:
The good life consists in deriving happiness by using your signature strengths every day in the main realms of living. The meaningful life adds one more component: using these same strengths to forward knowledge, power, or goodness. A life that does this is pregnant with meaning, and if God comes at the end, such a life is sac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