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庄子的“无”的重新解释

发布:追蝶   时间:2011-7-1   阅读:1273  

本文为追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了《庄子解说》这本书,我对庄子讲的“无”有重新的认识。

庄子说,用有不能生出有,只能用无生出有。这句话被作为道的核心,衍生出“无为”、“无有”、“无无”。

但是,我后来思考发现(不要说头脑不应该思考,庄子本身也是有名的辩论家),无不能生出有,有也不能生出有。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世界上的所有物体总和的质量是一直不变的。

你看旱灾,水灾,经常发生,但世界上的水总量,并没有多,也没有少,海也没涨上来,海也没有干。

只是水被移动了位置。



再说,如果你有一台电视机,你用榔头把电视机砸碎,那么你现在没有电视机了。这可以说是从“有”到“无”的过程吧。

但是,你再看电视机的碎片,这些碎片的重量,既没多,也没少,还是一台电视机的重量,只不过,零件与零件之间的组合方式改变了。电视不能再正常运行,就是这个区别。

所以说,“有”还是“有”,“有”不能变成“无”。



再说,“无”为什么不能变成“有”。

比如,你的一只母鸡,生出一只蛋。看上去是“无”生出“有”。

但是,你想,如果母鸡不吃草,不吃虫子或饲料,它能生出鸡蛋吗?不会生出。其实,这鸡蛋就是草、虫子、饲料的重新组合。

所以,实际上,母鸡 + 草 + 虫子 + 饲料 = 母鸡 + 鸡蛋。这个过程,还是从“有”到“有”的过程,但它们的分子的组合方式不同了。

从这种“有”转变成那种“有”。



我想世界就是一直从这种“有”转变成那种“有”,根本不存在“无”的状态。

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么个起点的话,那应该说是世界的“最初状态”。

从“最初状态”到“现在状态”,物质的总量没有变化,成份也没有变化,只有组合方式在不停地变化,这确实有些规律,这些规律应该就是庄子讲的“道”吧。



我想人类诞生500万年,到现在都没把自然规律摸清楚,实在是个问题,还说“道”是不可说的,实在是太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