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才大战的背后是盈利模式的较量

发布:追蝶   时间:2006-5-5   阅读:692  

来源:新京报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要想在盈利模式上有所创新,必然要求有一批具备战略眼光的高级管理人员。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网络公司高管人员人事“地震”频发:先是新浪新闻中心总监梁春元突然辞职,接着搜狐公司高级副总裁兼总编辑李善友又因“个人”原因离职,而业界关于张朝阳要挖号称新浪新闻“精神领袖”陈彤的传言也闹得沸沸扬扬。本来,互联网行业高管跳槽的事情在国内外并不少见,不过,这些互联网的资深人士一连串的“出走”事件,却正好发生在一批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相继投入火热的第二次互联网热潮之时,这种现象确实值得大家关注。

  人才是网络公司的发展基础,而高管人才更是网络公司的制胜法宝。每一个网络公司高管的出走,总是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各种影响和冲击,因为这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甚至掌握公司核心动态的高管人才要么是投靠竞争对手,要么就是自立门户,客观上给原公司增加了竞争的压力。这也就是微软因为李开复跳槽而不惜把Google告上法庭的主要原因。

  其实,网络公司高管人才大战的背后,更反映出当前网络公司盈利模式的较量。从2003年开始掀起的第二次互联网热潮,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以及随之带来的盈利模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网络公司从单纯地追求点击率到各种创新型的盈利模式层出不穷。

  根据统计,2005年,网络公司运营收入位居前六位的成熟应用模式分别是:网络游戏、搜索、即时通讯、网络广告、电子商务平台、电子邮件。其中网络游戏占六大模式收入总额的35.7%,市场规模达到40.7亿元人民币;搜索引擎运营商收入规模达到10.8亿元,比2001年起步阶段的0.5亿元翻了21倍。其他的运营方式也都预计未来有高速的增长。再从各个主要网络公司的具体情况来看:网易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互联网门户加网络游戏,搜狐是互联网门户加多元并进,新浪是互联网门户加网络广告,TOM在线是互联网门户加无线增值服务。

  可以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要想在盈利模式上有所创新,必然要求有一批具备战略眼光的高级管理人员。事实上,几乎每一个网络公司的发展,都会打上高管人员的深深烙印,换句话说,高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网络公司的竞争力。

  一个高管人员的引进,预示着网络公司管理和运营模式的改变;同样的,一个高管人员的流失,也就意味着公司人力资源的重大损失。

  不仅如此,国内的网络公司除了要面对本土同行的激烈挑战外,还要面对国外网络巨头的虎视眈眈。而近期网络公司的并购重组风潮,必将再次引发一波高管人员出走的浪潮。

  李长安(北京多科德经济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