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亚宁:高标准做事,低调做人(4)
发布:小妖儿
时间:2006-5-17
阅读:898
编 者:除了传统的电视台的一二轮发行,《武林外传》在电视剧产业化开发上,有没有新的尝试?
郝亚宁:我觉得《武林外传》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那我作为投资人就干脆试验到底。目前国内影视后产品开发得不充分,实践的人也很少。我希望都去尝试一遍,不管是盈利也好,不盈利也好。我的观点就是,脚踏实地先去做,做完再总结,哪怕做错了,我们也要去
总结修正。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尝一尝。到今天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影视后产品,比如网络视频、游戏、无线业务、图书、漫画、动画、玩具、公仔,我们都在做。我会选择一些好的平台去合作,我抱着学习的态度,根本没想到赚钱。我跟他们开玩笑,你们给我的价钱还不如给一个菲律宾保姆的价钱呢。我说如果为挣钱就不做,如果为了做试验摸索一条路出来就值得做。
编 者:《武林外传》播出以后,这些相关的衍生产品是别人找上门要做吗?
郝亚宁:不一定。《武林外传》刚出来时,光盘的发行就没有人要。你可以去问所有发行商,我都找过,没有人要。他们觉得这么多集我们怎么发?这东西会发得动吗?后来我找到一位发行商,动员他和我一起做。他也说发不动,说这东西不可能赚钱,因为你这不是长线的东西。我说一定发得动,你做,钱我兜着。事实证明,《武林外传》的光盘卖得很好。
编 者:但是就像对这个剧的投资一样,假如市场反应不好,那承担损失的只能是你自己。
郝亚宁:是的,是这样。我去年拍了九部电视剧,二百八十集,这个数字接近很多大的国家级影视制作机构的产量。我们人少,设备不足,就靠脑子和两条腿。其实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个人投资制作影视产品,并且承担其中的商业风险,在以前是不能想像的。但我自己还真不是以盈利目的去做这些项目。任何人做任何事,先想到钱,是很难成功的,或许风险更大。相反你把事情做好,尽心尽力,把定位和营销做好,钱可能就找上门了。今年我公司跟胡玫导演的公司合并了,可以做的戏就会更多,特别是一些厚重的历史题材的正剧,类似胡玫导演导演之前的《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在把握重大题材方面她是很擅长的,我们希望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合作。
编 者:你确立项目的标准是什么?看见哪些剧本您会掏钱来做呢?
郝亚宁:我多数情况下不去买本子,我一买了本子就输了。因为我买了人家的本子,再去改人家的东西很难。作者会有很多不愿意,他会说这是我的孩子,你不能动胳膊,不能动腿。后来我就委托编剧给我创作,像我跟财神这样合作。我做事情喜欢去找方向感。这和我从小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我是军人家庭出身,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又当了十四年兵,系统地受到军队和党的教育。举个简单例子,广电总局开会,很多人不听,在会上睡觉或者溜号,出去办其他事。我跟尚敬却专门找票去听。我们想知道国家的方向是什么。不能光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所以我们不会输。当时广电总局提出一个口号,要“规模化、产量化”。什么是规模化、产量化?多少算规模化、产量化?这都需要有人去解决,总会有人第一个吃螃蟹,我力所能及我先吃吧。我在山里做基地,那是小型的,但非常实用。
编 者:采访您之前我去网上找您的资料,结果关于您的信息很少。
郝亚宁:我做了二十二年媒体,你要是媒体,我也是不会讲的。我的座右铭是“高标准做事、低调做人”,我觉得这样没错。《武林外传》片尾鸣谢的有些是我们的企业。东单游泳馆是北京最早的游泳馆,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当时是我们合作建造经营的,但是我在那里游泳不会超过十次。我是我们公司最晚一个出国旅游的,后来我特别后悔,我应该第一个去。他们出去带回来了几大件;我自己每次出去回来,总要带一个项目回来。比如说我去美国,把澳拜客牛排连锁店引进中国了;我去法国,回来在三里屯开了一家兰桂坊酒吧。我以前还开过迪厅,雪茄屋、红酒屋,而且是十多年以前开始做,在当时都是很时尚的。但是我自己在生活中不追求这个。他们都知道我,我最高的追求就是晚上吃个夜宵,弄碗卤煮火烧。好多人都不吃的,在外边等着我,我的司机都不吃,吃不下去。我自己觉得挺美。(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