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填报志愿的捷径

发布:小妖儿   时间:2006-6-3   阅读:744  

在每年的高考期间,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省市招生办等各种机构以及其它社会团体、社会人士等都会大量出版发行各种指导填报志愿的文章和书籍。这些文章书籍往往洋洋洒洒、方方面面地介绍填报志愿的各种知识和方法。其优点是系统、全面、理论性强,但是可操作性差、针对性不强,不能直接解决考生所面对的具体问题:“我考了×××分,能选报哪所或哪几所学校?”。这就使得填报志愿这个每一年、每个考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成了一个复杂而玄妙、困扰考生和家长多年的难题。
笔者认为,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只是极少数,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一生中面临高考的次数只是一、两次,同时由于考生和家长时间、精力、水平等的限制,所以只需针对性地学习填报志愿的若干知识即可。另外,精心选择和充分利用现有的光盘、网络等资源(比如科研人员和招生专家研制的辅助填报志愿系统)来选报学校,也不失为科学、合理填报志愿的一个捷径。
一、 填报志愿应学习或了解的知识和招生政策
要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应当从以下几个途径了解或掌握当年的招生政策、录取办法和报考技巧:
1.省招办下发的“河南省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在本网站“公告”栏中)。此文应该通读数遍,充分挖掘和理解领会自己的考分可利用的政策。
2.《2006年高考录取办法和填报志愿技巧讲座》(在http://gaozhao.edu.shangdu.com网站“专家谈志愿”栏目中),要听数遍,弄明白以下三点:
⑴为什么不是“过了分数线报考什么学校都可以被录取”?
⑵为什么第二志愿应该填报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仍有缺额的学校?
⑶分数达不到分数线的考生应在“可降分录取的学校”或利用各种加分政策后可达到分数线的学校中选择(如第一志愿报农林院校可降20分等)。
二、 利用商都网教育频道中的“辅助填报志愿系统”,是科学合理填报志愿的一个捷径
了解了招生政策和填报志愿技巧,仍然解决不了“我考了×××分,能报哪所或哪几所学校?”这个问题,因为你还必须对各学校往年报考和录取信息进行了解和分析,对2006年报考和招生情况作出科学判断。作为从未从事过招生工作的家长和考生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工作量非常大,一般每一批次都有几百所院校,你分析的学校数据越少,你的选择面就越小,而以上这些繁重且专业性强的工作,长期从事招生工作的专家都给你做了,你只需花几十元钱购买一张“2006年高考志愿一卡通”,用卡上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辅助填报志愿系统”,输入您估计的高考分数后,系统就能帮你选出第一志愿报考较有把握的所有院校名单和第二志愿被录取机会大的所有学校名单。非常简单和方便。拥有“高考志愿一卡通”如同将专家请回家,专门为你服务和指导。
三、 了解院校情况应注意的问题
了解学校办学力量和专业情况是选择院校的关键,在我省招生的院校有1500多所,一一了解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考生和家长应该依据自己的分数,先找出哪些报考较有把握,再在这些院校中选择几所自己喜欢的作为备选,重点了解它们的情况。
了解院校的途径很多,一是通过网上或书上介绍,二是可向学校招生部门咨询,三是到学校实地考察,四是利用各种咨询大会,不管采用哪种办法,切记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收集资料浪费时间。
四、 选择学校应从哪几方面考虑和入手
我认为选择学校无非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高校所在地,某地有亲属或朋友,喜欢某个城市,某地就业形势好都能成为考生选择某个地域高校的因素;二是从学校的实力和名气上来考虑;三是从专业来考虑,例如自己有特长、特别喜欢某个专业、愿从事某个方面的工作等。应该在这三个方面中先选一个作为主线,其它两个方面作为次要因素来考虑,三个方面都得到完全满足的几率是很小的。
1.如果以高校所在地域作为主线考虑,就在这个地域中选择自己能被录取的学校,再在这些学校中选择高校名字和专业,挑一所较为理想的学校填报志愿。根据往年考生报考的情况来看,京、广、沪和部分省会城市学校的报考人数较多,许多没有什么名气的学校因为在这些区域,录取分数偏高。希望广大考生能避开报考集中的区域。
2.以学校为主线考虑。主要考虑学校的历史、办学力量和社会对其的认可程度。一般来说名牌院校、社会认可度高的,用人单位会优先到学校招收毕业生,工作相对好找。西部有许多名牌高校,因为地域问题造成报考人数不多,录取分数相对较低,望考生和家长加以考虑。以学校为主线选择院校是笔者较为赞同的。
3.以专业为主线选择学校。专业基本上决定了考生将来从事的行业,行业的差别会造成收入的差别。选一个好专业,有一个好职业,应该是考生和家长的共同愿望。以专业为主线选择学校,应看这个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是不是社会上较为需要的和收入较高的行业。对于过老的专业和新专业要特别加以注意。过老的专业已应用于生产多年,从事这种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较多,竞争较为激烈,利润较低,人员工资不;高新型专业,特别是交叉学科,由于新其理论体系尚未完全成熟,离转化为生产力还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这类专业社会运用少,从事该专业的企事业少,因此毕业生找工作较困难。笔者认为国家垄断行业所需专业最好,如电力、电信、石油、航空,因为这些行业缺少竞争,行业利润较高,从业人员收入也就较为丰厚。
商都网教育频道“高考”栏目为了帮助考生和家长了解和选择学校,特开设了“大学排名”、“专业介绍”“学校介绍”和“设有研究生院的院校名单”等栏目,考生和家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去了解有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