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大油画本科毕业论文答辩集体被毙内情

发布:小妖儿   时间:2006-6-14   阅读:620  

5月24日,上海师大美术学院2006届油画班的全体学生论文不及格,院长徐芒耀与指导老师刘大鸿的学术分歧成为矛盾焦点
指导老师刘大鸿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个性,而徐芒耀更注重学术严谨。
上海师大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全体本科毕业生论文因“不具学术性”未通过答辩,副校长证实该事件与指导教师和学院院长之间学术分歧有关,学校要求学生重写论文方能毕业上海师范大学2002级油画本科班12名学生论文被集体“枪毙”,理由是“内容只能算作个人小结,不具学术性,需要重写”,而学生指导老师则认为避免了通常学生论文的“千篇一律和抄袭”,也没有泛泛空论。
事情的背后,是学院院长和指导教师的“学术分歧”。
针对这一事件,学校介入调处,要求学生重写论文才能毕业,然后解决两人的学术矛盾。
郭圣良躺在床上,使劲的抽烟。6月13日,上海师范大学东6宿舍508室,打好包的画册、被子放在一边。
临近毕业还有8天,但眼下,郭圣良和他的11名同学,能不能毕业还是个问题。
这一天,他们再次接到学校的通知,“毕业论文,必须重写,14日交到学院学生处。”
郭是上海师范大学(以下简称“上海师大”)美术学院绘画系2002级应届本科毕业生,5月12日,在论文答辩中,该班12名学生整体通过,其中3人成绩优秀,其后的5月24日,美术学院院长徐芒耀主持召开学院学位委员会第二次评审会,评定这些学生的论文“不及格”。
“内容不具学术性,格式也不规范。”一个星期后,学院学位委员会给出了论文被集体枪毙的理由。
“因为老师之间学术以及教学观念的不同,导致了我们现在的下场。”事后,12名学生向校方递交公开信,提出该班指导老师刘大鸿与院长徐芒耀学术观点相左、双方在教学思路上摩擦不断才发生这种情况。
6月1日,该校党委书记、校长专门牵头召开研讨会,派学校教务处介入此事,重新拟定题目,让学生们重写论文。
《大学里认识的一些人》
郭圣良在论文中还提到了自己的女友,说不愿意在上海师大找女朋友,是因为她们没文化,虽高考牛,但被教育制度搞傻了。
5月25日,郭圣良接到院办通知,要求重写论文,当时,这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正忙着筹办个人画展。一个多月后,在上海莫干山路“55画廊”,他将举办个人画展。
“我本不想因论文扯进更多的精力。”直到现在,郭圣良也不认为自己的论文有什么问题。
“老师让我讲讲教经济学的老师,他上课就给我们念课本,用不着那样的老师,学校里有很多‘废物’老师,教法律的老师,他表达得很清楚,很真实,在上课时,要求坐得端正,还抽查笔记,还注视着谁没在做笔记,目露凶光。”
这是郭圣良论文里的一段,他的这篇题为《大学里认识的一些人》,8000余字的篇幅讲述了大学中的“人和事”,共有4个部分,分别是“老师让我讲讲大学里的一些人”、“流行艺术”、“老师让我具体讲讲我的画”和“另一个地方”。
内容包括对大学期间同学、老师等身边人的记录,提到了“同学减肥”,提到了芙蓉姐姐,有对他的老师、同学在生活、学习和创作理念上的描述,也有他对艺术史理论和绘画的实际感受。
除此之外,郭圣良在自己的论文中还提到了自己的女朋友,说他妈妈问他干吗不在上海师大找个女的,他说她们没文化,虽然高考很牛,但都很傻,教育制度把她们都搞傻了,所以他认为在杭州教书时认识的女朋友“有文化”,“虽然她高考文化课七百五的总分,才考了三百出头。”

但并非所有的论文都讲了大学中的人和事。

学生金燕燕由“技法、想法之间孰轻孰重”引申出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感想”,总结出“怎么去利用现有技法把思想表现出来。

《毕业生手足无措?油画专业何去何从?问题出在哪?》这是毕业生李俊的论文题目,他从现实出发,以身边事例为证,指出“大多美术学院仍就是以十几年不变的教育方式培养着延续老一辈思想的油画家。”

李俊在论文中希望教师“从理论、技法和创造性表现能力及人文修养、人性品质等方面塑造完整的美术专业新人,应该更好地吸纳优秀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针对油画专业多年引发的问题总结,进行必要的改革。”

“更倾向于个人总结,甚至个别同学就是在进行个人‘抒情’”。罗志林,美院党总支书记、美院学位委员会成员之一,他介绍,该班学生的论文题目是指导老师刘大鸿出的,12名学生根据各自经历写出了12篇不同的文章,但选题方向相同。

“有个学生把毕业论文写成了‘反派’小说。”上海师大美院一位老师说,这些论文在当时几天成了学院老师之间最热门的‘悄悄话’。

5月12日,在论文答辩中,12名学生全部通过。

毕业论文被集体“枪毙”

美术学院认为“论文格式存在问题,不具学术性,充其量算作个人小结,需要重写。”

论文答辩后第三天,美术学院学位委员会的7位老师对全院150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审查,刘大鸿作为成员参与其中,“当时并没有人提出异议,按照以往的惯例,这就意味着论文全都合格了”。

但上海师大美院党总支书记罗志林觉出了其中的问题。

“学生的论文怎么可以对老师评头论足?”6月9日,罗志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第一次评审时,他发现问题后马上联系正在湖北出差的徐芒耀院长。

“不予通过。”徐在电话中告诉罗。

5月24日,作为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的徐芒耀组织召开第二次评审会,共有7位院方学位委员会参加,另外包括3位副院长以及刘大鸿在内的其他六名学位委员没有参加。

在这次评审会上,针对12名学生的论文做出“不及格”的判定。

第二天,学生们接到要求重写的通知。

“开始的时候,院方并没有给我们不合格的理由。”金燕燕,这位2002级油画班学生被评为今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说,不知道下一步如何才能写出“更适合自己”的毕业论文,也没想到现在面临可能因为毕业论文“不及格”无法毕业的窘境。

一周后,在学生们的一再要求下,院方给出了论文被枪毙的解释,“该班学生论文格式上存在严重问题,论点、论据含混不清。”

上海师大美院党总支书记罗志林解释,“不及格”判定的依据是上海师大《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若干规定》。

修订于2005年7月的《规定》显示不及格论文(设计)的标准为,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掌握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技能差,选题不当,资料残缺不全,或主要数据失真,加工整理较差,以及抄袭等情况。

美术学院认为这些学生的论文,“内容充其量只能算作是个人小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论文,不具备应有的观点和学术性,需要重写”。

教学改革下的“突破”

指导老师刘大鸿认为,他给学生出的论文选题区别常规论文要求,避免了千篇一律和抄袭行为。

“这是尝试全新改革的一部分。”学生论文被“枪毙”后,刘大鸿与学院学位委员会展开了争论。

刘大鸿强调,他给学生出的论文选题是“以四年的专业学习实践活动”为基础写出自己4年的学习感受,要求区别于以往泛泛空论,也不要赘述“某画家、某风格、某流派……”的做法。

刘大鸿教授解释说,之所以要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论文选题,是为避免学生论文的千篇一律和抄袭行为,是对艺术学科本科毕业论文尝试全新的改革。

根据美术学院绘画系系主任黄启后教授回忆,刘大鸿的教学改革想法在2005年第一学期结束后曾获得了学院领导的肯定。

在当时“全院教学检查系主任会议”上,院里主要领导曾单独就刘大鸿的教学改革想法表态,“很认同他的教学大纲,允许按照其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大纲进行改革”。

黄启后主任介绍,“如此大规模(整个班级)的尝试在学校历史上是第一次,全班论文不及格,也是第一次。”

“这种突破运用不当,受害的首先就是学生。”而在上海本地另外一所大学美术学院负责人看来,教学中可以张扬个性,现有的体系可能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但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审查必须严格且严肃。

在上海师大美院内部一些老师看来,关键是个别学生和常规出入很大,尤其是郭圣良的论文。

实际上,据2002级油画班几名学生介绍,有几篇论文,在学校领导看过之后,也给予了足够的肯定。比如刘晓明的论文,也是对自身的四年学习体会的总结,教务处主管教学的副处长曾评价“非常敬业,如果没有很负责的精神是写不出这种论文的。”

学生们的辩争

“我们的论文是通过对四年学习情况总结而得出的观点和立场,对于学术的理解自然隐含其内。”学生们说。

“即便个别的论文可能有内容上问题,但这不能成为否定全班论文的理由。”学生们说。

“此前,就选题是征求过系主任和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意见的,大家也都表示赞同。”

刘大鸿,2002级油画班的指导教师,他不否认12名学生的毕业论文的确有别于传统的毕业论文模式,但对于“全盘否定”,他也不认同。

“我们的论文是通过对四年学习情况总结而得出的观点和立场,对于学术的理解自然隐含其内。”现在,郭圣良并不打算修改论文,他坚持认为自己的论文内容并无有任何的虚假,更与“反派”小说扯不上联系。他说也能重写,但是重写了可能更麻烦。“如果真的要写纯的艺术观,我是不敢写的。”郭圣良说,一开始就“不敢写”,因为他只会写自己的艺术观,但是这肯定与传统的学院艺术观不同,怕写了之后会无法通过。
“不能以偏概全。”著名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就此评价说,既然学院学位委员会对于毕业论文具有“否决权”,那么,其应有的职责也应必须包括检查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应该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问题最后被发现,处于被动的只能是学生。”
指导教师和院长的学术分歧
上海师大副校长项家祥认为,不能把学术矛盾延伸到学生当中去,对于两人矛盾,学校以后会处理,当前先解决学生毕业的问题。
“是老师之间学术以及教学观念的不同,导致了我们现在的下场。”6月2日,在向校方领导反映此事的公开信中,学生们认为,正是指导老师刘大鸿与该院院长徐芒耀在创作理念上的分歧,导致他们集体遭遇“论文不及格”的困局。
在随后的采访中,该校美术学院多位老师向记者证实,该院院长徐芒耀与教授刘大鸿之间在创作方式以及教学方法上,的确分歧较大,“并不是什么秘密。”
在该院众多老师看来,徐芒耀院长对于油画的创作尊崇“写实”的创作手法,而徐本人的素描油画作品在业界也很有名气。
“徐本人在教育上也倾向于体系严谨、基础扎实的教学理念,属于传统的学院派教育模式。”徐芒耀多年的一位同事说。
刘大鸿则截然相反。
“在教学方法上,刘大鸿则一直强调对于学生个性与创作性的培养,强调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绘画系主任黄其后教授认为,我国许多美术类专业院校在这方面早已做过类似的突破,在上海美术学院,多年来依然秉承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样情况下,“刘大鸿的尝试,并不容易。”
“直到手里捧着刚刚印刷出版的印有自己作品的画册,再多的苦水也在瞬间变成了甜。”刘大鸿一名学生总结老师的教学理念是,以创作为中心展开,写生为辅助手段,让学生逐渐体会到了创作带来的烦恼与乐趣。
“我们的艺术观念的确不同,但也只有多种风格并存才能成其大”。刘大鸿给出的观点是,他以社会为模特,徐院长强调以人体做模特。
据学生回忆,在二年级时,徐芒耀院长打算将刘大鸿所执教的班级“一分为二”。
“当时徐院长召见了我们班所有的学生,问我们是否愿意跟他学,如果有一半以上的人愿意跟他学,他就给我们另外成立一个班,由他和校外请来的高水平教授来上课。”该班学生说,徐当时给出的理由是“刘大鸿教学上有问题”。
“学校已经通知我,不管是谁,一律不接受采访。”本报记者多次联系采访徐芒耀院长,他均断然拒绝。
“学术上的争论在艺术类院校尤其显得平常。”6月中旬,上海师大常务副校长项家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不能把矛盾延伸到学生当中去,对于两人之间的矛盾,现在不能多说,学校以后会处理的,当前主要是先解决学生毕业的问题,并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
实际上,该院2001级雕塑班一名学生同样以“4年的学习感受”为论文题目顺利毕业,并留校任教。
重写论文合格可毕业
副校长项家祥说,“学生重写的论文合格了,可以在7月初领到毕业证。”
5月29日,学校介入此事。
上海师大常务副校长项家祥介绍,学校接到学生反映后“感到里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便指派学校教务处提前介入。
“校方提前介入院系论文审核并不多见。”上海师大宣传部副部长李希萌介绍,几年前曾有过一次,当时音乐学院上报的毕业论文中90%都是优秀,“这肯定是不正常的,所以介入调查”。
据该校教务处工作人员介绍,通常而言,学校的教务处是没有权力干预各院系学位委员会的裁定结果的。
副校长项家祥介绍,如果按照常规步骤,学校学位委员会要在6月19日才对毕业生论文进行学位的审定,而6月21日就将毕业,“那样的话,这批学生恐怕就无法正常毕业了。”
5月30日上午,该校教务处朱远椿副处长约见三名学生代表谈话,郭圣良在被邀之列。
“朱副处长最后对我们班的论文给予充分肯定,只是认为我们在写作上不够完美。”郭圣良回忆,起初教务处的老师对论文情况不是很了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交流,朱远椿副处长对学生们说,如果在格式和结构上把握得再好一点的话,“绝对是非常优秀的论文。”
“当然,他也强调,我们的论文应该写与专业有关的东西。”郭圣良说,其中校方也尽量回避“内容不具学术性”,但指出个别人的题材不应该是艺术系学生该写的,校方强调论文的格式不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
6月1日,该校书记、校长专门牵头召开研讨会,制定具体应对方案。
6月8日,该校教务处下发《关于同意美术学院2002级部分学生毕业论文重新答辩的意见》,建议学院学术委员会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审查。
“如果美术学院的专业老师认为学生重写的论文合格了,学生还是可以在7月初领到毕业证的。”副校长项家祥说。
6月12日,郭圣良看到了学校的《意见》,他说美术学院主管教育的副院长刚刚给他打了电话,说只要我肯改,就让我顺利毕业。

来源: 新京报(北京)